[天氣資訊] [交通資訊] 《水調歌頭—遊覽》作者:黃庭堅

瑤草一何碧
春入武陵溪
溪上桃花無數
枝上有黃鸝
我欲穿花尋路
直入白雲深處
浩氣展虹霓
只恐花深裏
紅露濕人衣
坐玉石 倚玉枕
拂金徽
謫仙何處
無人伴我白螺杯
我為靈芝仙草
不為朱唇丹臉
長嘯亦何為
醉舞下山去
明月逐人歸
[行山路線] [香港地方]
[手機覆蓋地圖] [谷歌地圖] 最佳瀏覽像素:1024 x 768 [中原地圖] [地理資訊地圖]

【彌沙左源】- 後記 (27.12.2010)

「彌沙石澗」又名「沙螺坑」,源起「彌勒山」西北兩脊之間,流入「沙螺灣」,分左右二源,右源較源遠流長,左源則較開朗。今天一行五人,在「沙螺村」旁一石橋位找到石澗,再沿澗右隱徑深入少許才下澗。澗途初段平緩,抵岔位後折入左源,坡度漸升,越一塌泥左支後,進入連環瀑區,瀑流沿高壁而下,一層復一層,其間有雙瀑並流,中夾石脊,攀爬其上,如在豐水季節,兩旁飛瀑,必令旅人屏住呼吸。不久來到左右支分源位,左方險峭,頂處入林,選開揚的右支而上,澗勢不斷攀升,來到廿餘米高絕壁,不可正攀,循左方繞登瀑頂,連環瀑區到此結束,我們亦在此大休。位臨崖頂,坐看飛機升降,遠觀「龍鼓沙洲」、「蛇口」一帶,指點江山,笑談古今,眼界大開,胸懷大暢。休罷繼續上溯,仍不乏低瀑短崖,澗道漸窄,離澗之路亦見模糊,循右方開林上走,山坡陡企,幾經辛苦,接回西脊。順「吊車徑」往「昂坪」,蹓躂一會,才乘巴士賦歸。

與九月初來訪時比較,水位已降回堤堰之下
雙瀑中的石脊
左右支分源位
澗勢不斷攀升
指點江山
離澗後開林上走

【青山蝶舞】- 後記 (18.12.2010)

「青山」又名「杯渡山」,高583m,雄峻挺拔,為「香港三尖」之一。今天二人同行,在「屯門專業教育學院」起步上「青山」,未幾抵「青山禪院」,入內參觀後,沿徑續上,不久路分兩途,右方是上山頂的石級小徑,名「青山徑」,有告示牌表示有經驗及裝備良好的遊人始可使用,十五歲以下必須由勝任的監護人陪同,天氣惡劣勿試。石級小徑愈上愈斜,近頂坳位有亭翼然,名字叫「韓陵片石亭」,內有碑文題為「遊青山記」,大部分字體已模糊,據說是紀念前港督金文泰的碑記。亭子南面就是「青山」頂了,有兩座發電站及一支測量柱。登頂後我們南走「青蝶脊」,初段頗平緩,其後浮沙漸多,亦較崎嶇,有數個小型沖蝕谷。接著是植林帶,沿徑折左而下,便是「蝴蝶灣公園」了。

仰視青山
蓮花石
青山頂
大地在我腳下
迷宮般的青山腹地

【鳳馬古道流水響】- 後記 (11.12.2010)

昔有旅者嘗謂:「非古人之道不敢行」,此語不可全信,卻頗具參考價值。無論古道形式為何,或石砌,或混凝土,或泥徑,必是地與地間最便捷易行之路,它的存在,蘊含著古鄉民奮進開拓的生活歷程,乃集體經驗與智慧的體現。詩人偏愛古道,每多吟詠,實則古道之美不單在其路面情況,主要在它的內涵,及其給予行者的感受。今天一行十人,「流水響」起步,終點「鳳園」,途經兩條古道,先是「雲水古道」(全段指「丹山河」谷地「雲山下村」、「流水響」,「桔仔山坳」下「九龍坑」),後是「鳳馬古道」(全段指「鳳園」、「沙螺洞」,「丹山河」谷地出「馬尾下村」)。其間經過的「鶴藪」與「流水響」二水塘,堪說是「八仙嶺」下的兩顆明珠,水色翠綠,襯以山色林影,滌人心靈。至於「沙螺洞」與「鳳園」,生態環境漸變,前者古樸鄉情已失,後者更是蝶蹤杳然。

龍山橋上合照,橋下是雲山下坑
老師正在訓話
桔仔山坳(即雀仔坳)下望粉嶺九龍坑,右緣山峰為龍山
右峰屏風山,左峰屏風尾(或稱南山),中間一源為屏鶴石澗
流水「嚮」應作流水「響」

【良田白泥】- 後記 (5.12.2010)

「青山半島」大抵以「杯靈雙渡」為中軸,軸走南北,軸東為「屯門」河谷,廣廈千萬,人口密集,軸西卻是黃沙遍野,漠漠丘陵,杳無人居。今天一眾廿五人,從「良景邨」起步,沿邨後車路上走,經「良田坳」,踏進這片荒涼劣土。放眼所見,山頭多而密集,都是禿頂泥露。車路至此已失修,路多浮沙滑石,這裡可近看獨特的塌谷景貌,但行進須小心。抵「下白泥」後,大隊順訪附近農莊,隨後在往「元朗」的小巴站解散。時間尚早,有隊友訪「流浮山」,亦有隊友往遊「南生圍」,各自精采。

良田坳合照
近看塌谷,右上方遠景乃青山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