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氣資訊] [交通資訊] 《水調歌頭—遊覽》作者:黃庭堅

瑤草一何碧
春入武陵溪
溪上桃花無數
枝上有黃鸝
我欲穿花尋路
直入白雲深處
浩氣展虹霓
只恐花深裏
紅露濕人衣
坐玉石 倚玉枕
拂金徽
謫仙何處
無人伴我白螺杯
我為靈芝仙草
不為朱唇丹臉
長嘯亦何為
醉舞下山去
明月逐人歸
[行山路線] [香港地方]
[手機覆蓋地圖] [谷歌地圖] 最佳瀏覽像素:1024 x 768 [中原地圖] [地理資訊地圖]

《大磡山》 (20.2.2021)

「嶼西半島」群山羅列,以「分水坳」為界,可分東西兩組,東組以「靈會山」為首,西組以「大磡山」為首,一年前探「靈會山」,今天探「大磡山」。「嶼西」群山人跡遠少於「大東」「鳳凰」,西面山峰更是知遊者稀,甚至地名亦每有可議之處,今天經過的三個山頭的官方名字皆受質疑。其一,「大磡山」在官方地圖上標「大磡森」,「森」的意思令人費解,「山」英譯為「Shan」,「森」為「Sham」,疑有誤。更有考據指出,真正的「大磡山」非466m山頭,而是位於「小屏風」上方,466m山頭實名「蠄蟝石頂」。其二,官方地圖標431m山頭為「深坑瀝」,「瀝」意本為水,何解作山?有考據指431m山頭實名「煙墩」,「深坑瀝」乃是自「煙墩」西流至「煎魚灣」的小坑。其三,有考據指高248m的「分流頂」實名「屋頭坪山」。是日由引水道轉上二十年前漁護處因「二澳」封村而另闢用以駁通「鳳徑七段」的山徑,雖然「分流頂」、「深坑瀝」及「大磡山」三個山頭都不在此接駁徑上,但有支徑通往,我們逐一登頂,再折返接駁徑。抵「萬丈布」後,不續往「牙鷹山」,取道「龍仔」赴「大澳」。

依藍色山徑走至萬丈布
分流頂留影
山谷底是分流西坑,海上是桂山島
登深坑瀝途中回望,可見港境西南極地分流角,承分流頂山勢沒入海中
深坑瀝頂留影,後左方大磡山,右方靈會山,靈會山後隠約見鳳凰山
桂山島全景
登大磡山途中回望深坑瀝
石景
邁向山頂
大磡山頂留影,右是深坑瀝,中是靈會山及遠方的鳳凰山
二澳耕地
下萬丈布途中遇吊鐘
凌風石澗一景
頁岩飛絮
大澳日落
紅日照海上,清風晚轉涼

《杯渡二谷》 (6.2.2021)

「青山半島」裂谷處處,其中較碩大而為旅人稱許者有「杯靈四谷」,即「杯渡山」的「月牙谷」與「青松紅壑」,以及「靈渡山」的「大石墜谷」與「靈虛谷」。四谷相距頗遠,行程曲折崎嶇,宜分兩組作竟日之遊,今天先遊「杯渡」一組,除二谷外,亦一探「大冷水」中的「方包石」,末程取道「花朗古道」出「龍鼓灘」。

挖耳草
寬苞茅膏菜
華南榖精草
豬籠草
前面山窩是五渡水,左上月牙谷,右上斷背峽
形如新月的月牙谷
進谷
谷內黃土盈盈
谷盡處泥壁仰天
退回谷口,循山谷右緣而上
平視谷內風光
俯看谷底景況
臨深淵,履薄屻,能不戰戰兢兢?
終扺谷頂,舒一口氣
青松紅壑
壑內泥壁顏色多變而帶紅,綴以幾片青松
方包石
麵包任食,飲品自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