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氣資訊] [交通資訊] 《水調歌頭—遊覽》作者:黃庭堅

瑤草一何碧
春入武陵溪
溪上桃花無數
枝上有黃鸝
我欲穿花尋路
直入白雲深處
浩氣展虹霓
只恐花深裏
紅露濕人衣
坐玉石 倚玉枕
拂金徽
謫仙何處
無人伴我白螺杯
我為靈芝仙草
不為朱唇丹臉
長嘯亦何為
醉舞下山去
明月逐人歸
[行山路線] [香港地方]
[手機覆蓋地圖] [谷歌地圖] 最佳瀏覽像素:1024 x 768 [中原地圖] [地理資訊地圖]

【老虎頭下試劍】- 後記 (20.2.2010)

虎年伊始,天文台一直發出寒冷天氣警告,氣溫一天比一天低,今天剛回暖,天陰不雨,午後竟還放晴,似乎天公特為我們十名行山客造美。從「愉景灣碼頭」出發,上走「愉景灣山道」,正好是最佳熱身。抵「愉景灣水塘」後,接走山徑,路陡而崎嶇,是今天行程中最艱辛的一段。登「老虎頭」(高465m)頂,行友下望,猛然發覺已立於虎背之上,只見虎頭微微左側,正眈視著「二白灣」的新建高樓,好事者還下行至虎頭上,難道想找虱乸釘之?隨後我們下山往「禾尚峒」,這裡有很多怪石,最觸目的是立於山徑上的「仙桃石」。再走經過「愉景灣高爾夫球場」側,便來到「望渡坳」,在這裡我們看不到「梅窩」,更遑論「梅窩碼頭」。接著我們下「牛牯塱村」,右轉過「大蠔河」,探「六合玄宮」,此道教宮廟沒想像中那麼荒涼,近年應曾翻新,且定期有人奉香打掃。行程的尾站是「白芒村」,我們專訪村內更樓及其旁邊的「試劍石」,其間巧遇村長,閒聊一會,問及「望渡坳」之名,村長謂「望渡坳」之渡,非「梅窩」之渡,實乃當年「白芒」之渡,有船通「青山」、「長洲」等地。其後我們沿海邊步往「東涌」,果然見一渡頭,可是當年的「白芒渡」?

登老虎頭途中合照
老虎頭
仙桃石
六合玄宮
試劍石
白芒村的郭家宗祠

【薑山萬丈尋界碑】- 後記 (6.2.2010)

今天一行六人,「深屈道」「大風坳」起步,走「鳳徑五段」,繞過「觀音山」(又名「膝頭哥山」),直達「薑山」之巔。「薑山」又名「羌山」,高459m,其谷地當年水源充沛,山溪河岸遍地薑花,「薑山」之名因此而來。過「薑山」後離開「鳳徑」,下「萬丈布」,訪位於「靈會山」山腹的「慈興寺」,「萬丈布營地」午膳,小休後往「分水坳」。既登坳頂,「南中國海」立現眼前,但見雲霧從海上奔來,飄過身旁,會聚於身後山巒,此地既稱「靈會山」,我們也一身沾滿靈氣了。靈氣亦是寒氣,未敢久留,速下「狗嶺涌」,直出海邊,果然在南面盡頭山坡,覓得「嶼南界碑」,此碑與「大澳」的「嶼北界碑」在同一經線上,於一九零二年由英國海軍所立,以標明香港中英南面分界。界碑後的小崗上,設觀景台,在此眺望,「伶仃洋」一帶景色盡收眼底,我們觀賞一會,便折返引水道往「石壁」走,在「宏貝道」路口乘巴士賦歸

薑山頂合照
藏於靈會山山腹的慈興寺
百年來對著伶仃洋的嶼南界碑,可有伶仃之嘆?

【老人東坑、白富田坑】- 後記 (2.2.2010)

是日四人同行,訪兩條小澗。第一條為位於「芝麻灣半島」的「老人東坑」,此坑源起「老人山」東面,流入「十塱水塘」,主分二源,我們入澗後即忙於打林開路,並不察覺分源位,其後竟入泥沼地帶,澗道模糊,身陷荊棘叢中,海拔120m見左方山坡有疏林低草,正好借途出澗,翻上山坡即遇登「老人山」的郊遊徑,原來我們走了「老人東坑」左源。續遊的第二條小澗為「白富田坑」,此坑源自「白富田營地」,匯「大牛湖東坑」後經「橫塘村」側流入「芝麻灣」。坑道初段開朗,未幾廊潭接高瀑,我們左面入林繞避。再進一程,遇分源,取右,急攀一段連環陡壁後,澗勢轉緩,澗道收窄,榛莽阻途。海拔100m右方山坡剷林離澗,豈料至脊頂也遇不上地圖所示從「橫塘村」上來的山徑,在密林中轉了一會也未能脫出,各人稍事休息,趁天還未黑觀察四周形勢,領隊以高275m的「大牛湖頂」作定位,率眾朝反方向摸索,不久有隊員見遠方有電線杆,趨近一看,果然有山徑,我們順利出「白富田營地」接「鳳凰徑」,最後經「荔枝園」至「嶼南道」散隊。

老人東坑
白富田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