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氣資訊] [交通資訊] 《水調歌頭—遊覽》作者:黃庭堅

瑤草一何碧
春入武陵溪
溪上桃花無數
枝上有黃鸝
我欲穿花尋路
直入白雲深處
浩氣展虹霓
只恐花深裏
紅露濕人衣
坐玉石 倚玉枕
拂金徽
謫仙何處
無人伴我白螺杯
我為靈芝仙草
不為朱唇丹臉
長嘯亦何為
醉舞下山去
明月逐人歸
[行山路線] [香港地方]
[手機覆蓋地圖] [谷歌地圖] 最佳瀏覽像素:1024 x 768 [中原地圖] [地理資訊地圖]

《雞胸山》 (27.9.2014)

「雞胸山」為九龍群山之一,名氣卻遠遜其西鄰「獅子山」。其東半山的「沙田坳」,為「麥徑」與「衛徑」的交匯點,「麥徑」接「雞胸山」南脊登山路,「衛徑」則經「十二笏」接北脊。今天的行程便是經「蝌蚪坪」,從北脊上山,自南脊下山,再經「雞胸山」與「獅子山」中間的山坳,走晨運徑下「沙田坳邨」。此線較少人跡,但路徑尚算暢通,走在其間,有被群山環抱的感覺。

參觀曾大屋,試讀刻於十二幅屏封上的祝壽文
登上蝌蚪坪
紅蜻蜓
貓仔石前留影
像貓?還是像元寶?
路徑尚算暢通
採摘山稔
雞胸山頂合照
毛麝香
假連翹

《洞梓觀音》 (24.9.2014)

「慈山寺」觀音聖像的建造工程,已近竣工,今天隨隊探像,由遠而近,從聖像的右手邊,走到聖像的左手邊。初是隔海遠望,稍近,仍隔一塘碧水。再近,已見白衣觀音,巍立山中,低眉俯視,右手持著代表智慧的摩尼珠。到了「慈山寺」門前,近睹觀音慈祥法相,更可細辨掛於胸前的瓔珞。走到「慈山寺」另一邊,聖像左手持著的淨瓶亦能看到,觀音正灑著楊枝甘露,清涼世界。再上山走高一點,觀音聖像腳下的蓮花臺,也清晰入目了。

一看觀音三門仔
二看觀音蝦地吓
三看觀音三宮廟
四看觀音洞梓路
五看觀音寺門前
六看觀音上小崗
七看觀音下溪邊
八看觀音怕山高

《千島湖》 (21.9.2014)

今天欲趕南風天的尾班車,瞰賞「大欖涌水塘」,水塘中小島羅佈,如鑲了金邊的大小翠玉,襯以碧水,堪作明信片風光,旅人美譽為「千島湖」。可惜尾班車剛開走,今天的天色雖不算差,但北風下的香港郊野,總帶點灰濛。我們走了一段崎嶇多沙的隱蔽小徑,翻上山崗,俯瞰整個「大欖涌水塘」,「千島湖」的景色依然令人動容。所謂「濃妝淡抹總相宜」,今天看到的大抵是淡抹的「千島湖」,至於濃妝的「千島湖」,可能要到明年夏天,才可得見。

湖景一
湖景二
湖景三
湖景四
湖景五
湖景六
留影

《龍脊肥鼠石》 (13.9.2014)

「龍脊」被譽為「亞洲第一徑」,遊人眾多,但多只走「港島徑」一段,未能盡得「龍脊」之美。遊「龍脊」,宜在天朗氣清的日子,七至八月炎夏南風天便最理想。還有,不要錯過「港島徑」南面的山崗,那裡有寬闊的觀景石台,更有不少奇石,其中最為旅人稱許的是「肥鼠石」。今天一行九人,在「石澳道」近「土地灣」下車,登「龍脊」,尋找「肥鼠石」。脊頂風光無限,我們觀景賞石,逗留近兩小時,時屆正午,驕陽似火,下山走入林徑,暑氣頓減。到「馬塘坳」後離「港島徑」,穿墳場下「柴灣」午膳。

合照
尋找肥鼠石
找到了!找了很久,有點倦,要在梳化上休息
肥鼠石,又名靈鼠觀濤
毛主席頭像石
烏龜石
是日藍天白雲
也有陽光中的驟雨
石澳的大頭洲(左)和五分洲(右)
大浪灣

《快活谷的安靈》 (7.9.2014)

「跑馬地」有六個歷史過百年的墓園,分別是「回教墳場」、「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」、「香港墳場」(原名「紅毛墳場」)、「祅教墳場」(又名「波斯墳場」)、「印度教墳場」及「猶太墳場」,三年前到訪,只得其五,欠「印度教墳場」,今天重來,終在「印度廟」後的山崗上覓得「印度教墳場」,唯「猶太墳場」卻閉門未有開放,結果也是只得其五。「跑馬地」附近還有另一古老而接近荒廢的墳場,即「咖啡園墳場」,今天也順道一遊。七個墳場中有很多名人墓穴,有說不完的故事,今僅談林黛的墓誌銘中數句:「……因家庭細故,戲走極端,弄假成真,遺恨千古……」。傳林黛與丈夫龍繩勛為家庭瑣事激烈爭吵,她堅持要辭退一名女傭,龍繩勛卻基於從小建立的情誼不肯答應。林黛憤怒之下回到臥房,將門上鎖,龍繩勛敲門被拒,負氣外出。隔天回家,林黛躺在床上不省人事,終因服下過量安眠藥而失救。林黛曾有數次自殺紀錄,借服毒解決困境,所幸屢屢得救,直到這次,「戲走極端」,「弄假成真」,以至「遺恨千古」,留下一歲多的兒子龍宗瀚。龍繩勛在墓誌銘末段中表達他的期盼:「但願魂兮歸來,默佑宗瀚,伴我殘生」,他未有續弦,保留寓所內的擺設一直不變。對物懷人四十三年,一夜,龍繩勛睡在林黛仰藥而死的床上,因十二指腸大量出血,在夢中離世。夫妻同床而逝,為他倆凄美的故事畫上句號。屈指如今,林黛埋香「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」,剛好五十年。

《饒館嶺南風》 (4.9.2014)

「饒宗頤文化館」(下簡稱「饒館」),在「荔枝角」山崗上,分上、中、下三區。上區設文化旅館,中區設展覽館、講堂、演藝廳、活動室及餐廳,下區設藝術館、保育館及接待處。「饒館」前身是「荔枝角醫院」,原址百多年來歷盡變遷,曾為清廷的稅關、英治時的華工屯舍(俗稱豬仔館)、疫症隔離站、傳染病院、監獄、醫院、精神病院等,回歸後 2000-2004年,又改為一長期護理院,名「荔康居」。探館時適逢「香江情懷 — 饒宗頤香港詩書畫展」,原來饒老也愛郊遊,他沒寫遊記,卻把各地風光繪成山水畫,並題詩作記,抒發他的香江情懷。「饒館」不遠近海傍處有「荔枝角公園」,公園號稱「嶺南之風」,是香港四大名園之一。據聞「荔枝角」名字中的荔枝,是嶺南佳果,故在「荔枝角」造園時,乃依「嶺南之風」而設計。「嶺南之風」的主題一共有十景區,分別是「有鳳來儀」、「群星邀月」、「橋廊畫舫」、「月起薰來」、「觀雲逐月」、「奕亭殘局」、「溪流影月」、「北門茵綠」、「健康去屣」及「泰然自若」,景區置有很多明、清及近代嶺南名士的對聯作品,頗堪流連,與「饒館」聯遊,是半日消閒的好選擇。

饒宗頤文化館下區的藝術館
中區的餐廳銀杏館
上區的文化旅館翠雅山房
藝術館與保育館間的長方小池,名「天光雲影」
池中的荷花
還有睡蓮
舊門口的舊門牌
荔枝角公園
嶺南佳果
嶺南之風東大門
曲徑通幽
水石交輝
橋廊留影
湖心邀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