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氣資訊] [交通資訊] 《水調歌頭—遊覽》作者:黃庭堅

瑤草一何碧
春入武陵溪
溪上桃花無數
枝上有黃鸝
我欲穿花尋路
直入白雲深處
浩氣展虹霓
只恐花深裏
紅露濕人衣
坐玉石 倚玉枕
拂金徽
謫仙何處
無人伴我白螺杯
我為靈芝仙草
不為朱唇丹臉
長嘯亦何為
醉舞下山去
明月逐人歸
[行山路線] [香港地方]
[手機覆蓋地圖] [谷歌地圖] 最佳瀏覽像素:1024 x 768 [中原地圖] [地理資訊地圖]

【小塘坑、牛過路】- 後記 (29.3.2009)

「擔柴山」又名「大籃蓋」,高372m,其東面及南面有多支澗流,最後皆入「淋坑」而出「海下」。「擔柴山」的西面及北面,泉源較少,僅「小塘坑」較為可觀,此坑又名「擔柴西坑」,自「擔柴山」西流經「明愛小塘營」入「荔枝莊」海灣。今早下了兩場大雨,10:00am雨歇,三人在「小塘營」內入澗,初段林密,稍進即見開揚,回首可見海灣景色。隨後便是陡斜的澗道,連綿瀑壁,中段遇上高削的主瀑,瀑分兩層,左右可上,右面勢較險,一隊友先上,餘二人取左,第一層易上,第二層遇難位,隊友互相支援下強攀而過。再進澗道重入林蔭,內裡竟仍有高瀑,一隊友嘗作正攀,瀑中滑足,未敢再進,改從右面泥坡附樹根而上。此後坑漸窄水漸弱,已是上源景貌,最後在海拔300m離澗,左轉山徑,再折右登「擔柴山」,下「牛過路」,往「海下」乘小巴賦歸。

雨中遠望小塘營後的小塘坑
小塘坑初段
稍進即見開揚
瀑布
又一瀑布
回望幽靜的海灣
高削的主瀑
主瀑右面勢較險,一隊友先上
林蔭內竟仍有高瀑
擔柴山山頂附近的大石
牛過路
路過淋坑,清理泥跡

【柏柴樹屋、潭崗右源】- 後記 (19.3.2009)

「潭崗石澗」源起「柏架山」西南,流入「大潭篤水塘」。此澗分左、中、右三源,三年前曾經溯遊「左源」,今天二人午後偷閒,特造訪「右源」。起步取道「峰華邨」後「柏柴坑」,走澗旁水管路,至一小屋才下澗,過堤壩後即尋找五天前錯過了的「樹屋」,結果在澗右覓得,此屋位於近三十尺高樹頂,不知何方高人所建。再續行程,回步小徑至古橋,復上登祕道,跨「大潭道」至「野豬徑」北的引水道,下降「潭崗右源」。此澗上源勢直,中下段漸緩,澗小但亦可暢步,一小時澗程便抵「港島徑六段」。

樹屋
誰敢高攀
古橋上
看直通柏架山頂的柏柴坑
從引水道下降潭崗右源
上源勢直
中段與另一支流匯合處
級瀑
下段漸緩
與潭崗左中源的交匯處,十餘步後接港島徑

【柏柴坑】- 後記 (14.3.2009)

「柏柴坑」源起「柏架山」南面,向東南經「峰華邨」流入「柴灣」。今天冷鋒過後,天朗氣清,正宜郊遊。一行五人,乘小巴至「峰華邨」,在球場後入溯「柏柴坑」,此澗無深潭險壁,開闊好走。初段經數橋位,多遊人亦多垃圾,澗貌乏善可陳。過「大潭道」後,木森森兮石磊磊,景色回歸原始風味。源盡處綠竹猗猗,出澗零難度,右行十數步,「柏架山明珠」呈現眼前。歸途陡徑下「將軍石」,穿「興東邨」出「西灣河地鐵站」。

球場後入澗之門
澗口
古橋
合照
木森森兮石磊磊
禾雀花
柏架山明珠
回望柏柴坑,澗流在大潭峽前左折入峰華邨
正在享受日光浴的變色樹蜥
小崗後便是下山的陡徑
將軍石

【鹿巢頂石林】- 後記 (8.3.2009)

「鹿巢山」位於「馬鞍山」與「石芽山」之間,高僅414m,論山勢之巍峨,遠遜於「馬鞍」「石芽」二山,但「鹿巢山」內卻藏多個奇特的石林區,令旅人擊賞。今天大隊15人乘村巴至「馬鞍山村」起步,濃霧中登「鹿巢山」副峰,賞罷「獨木舟石」、「青蛙石」及「蜥蜴石」後,下「石壟仔石林」頂,可惜茫茫四野,無覓「浪石掀濤」。繼登「鹿巢山」主峰,開爐大休,休後西下跨「鹿巢右坑」,不久遇陡坡,濕滑難下,大隊退回「鹿巢右坑」,試走山腰古道往「石壟仔廢村」,村內覓得下山路,此路向西伸延,竟直通「梅子林」堤壩,可謂意外驚喜,沿車路出「富安花園」,散隊前還一探附近的「百子千孫樹」。

林蔭盡處是春光
霧迷鹿巢頂
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
蕃薯芋頭糖水加薑
好味!老外也品嘗!
猛虎下山
古道
石壟仔廢村
梅子林堤壩
百子千孫樹

【重遊涌尾石澗、石水澗】- 後記 (1.3.2009)

「涌尾石澗」與「石水澗」屬同一水系。「石水澗」源起「橫嶺」北,蜿蜒於「九擔租」,化成瀑布傾瀉入「照鏡潭」注「涌尾石澗」。「涌尾石澗」指「涌尾」至「新娘潭燒烤場」間的一段寬邁河道,除「石水澗」外,「新娘潭」及「橫涌石澗」亦為其支幹,匯眾水後流入「船灣淡水湖」。此線三年前曾到訪,今天重遊,略作濃縮,在「涌尾」下澗,抵燒烤場後循山徑往「九擔租」,入溯「石水澗」,棄上游糟粕之途,「石墜下瀑」頂離澗往「馬頭峰」,接郊遊徑返「烏蛟騰」,賞「照鏡潭」及「新娘潭」兩大名瀑後便乘巴士賦歸。

盡 日 尋 春 不 見 春
芒 鞋 踏 破 嶺 頭 雲
歸 來 手 把 麵 飽 嗅
春 在 枝 頭 已 十 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