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氣資訊] [交通資訊] 《水調歌頭—遊覽》作者:黃庭堅

瑤草一何碧
春入武陵溪
溪上桃花無數
枝上有黃鸝
我欲穿花尋路
直入白雲深處
浩氣展虹霓
只恐花深裏
紅露濕人衣
坐玉石 倚玉枕
拂金徽
謫仙何處
無人伴我白螺杯
我為靈芝仙草
不為朱唇丹臉
長嘯亦何為
醉舞下山去
明月逐人歸
[行山路線] [香港地方]
[手機覆蓋地圖] [谷歌地圖] 最佳瀏覽像素:1024 x 768 [中原地圖] [地理資訊地圖]

【圓墩東坑、圓墩北坑】- 後記 (20.12.2005)

十二月二十日原定訪遊「靈鰲石澗」,因個別隊員午後有要事,改行需時較短的「圓墩東坑」,即「蛇舌坑」,有要事的隊員離隊後,餘下隊員順遊「圓墩北坑」。是日早上荃灣地鐵站集合,乘小巴直達青龍頭,沿車路上「深井聚水塘」,過聚水塘排洪橋後左轉,跨「鬼怒坑」後棄山路下「蛇舌坑」,隨即仰攀一段長瀑,瀑壁高削水猛,攀越濕壁須步步留神,瀑頂是一水壩位,亦可在此入澗。接走澗道潭瀑爭妍,行時多要手足並用。偶而迴望石峽風光,山青水黛,林明木秀,陽光白石,美景觸目。後段遇巨石擋路,倚崖上攀,扣木樹搖,竟驚起萬千蝴蝶,飛舞谷中。抵一人工斜坡,抬頭見滿林啡黑樹葉,正感奇怪,凝眸細視,方知是無數蝴蝶伏於葉上,蔚為奇觀。在蝴蝶谷位離澗,完成「蛇舌坑」之旅,需時不足兩小時。繼經「圓墩郊遊徑」往大欖涌水塘側,入溯「圓墩北坑」,入澗位約在100m高,在一地龍口旁,澗道開揚易走,未幾源開左右,右是主源。稍入右源,澗峽巨壁上陡,現廣闊瀑景,瀑分兩層,第二層是主瀑潭,瀑高近百呎,流態優美具氣勢,潭亦水深可泳,景色匹比同在新界西的「石龍飛瀑」。瀑右斜壁接車路,過車路後澗道收窄入平源河谷,林木茂密困足,遂棄之返車路,「圓墩北坑」澗程僅半小時。嘗探此坑左源,在車路下溯數十呎後,見澗左澗右俱下臨逾百呎直崖,無法下降,唯有退回車路,往大欖賦歸。

【大雞坑】- 後記 (23.11.2005)

一行三人,從「大澳門」沿「龍蝦灣郊遊徑」上行,在「大嶺峒」前山坳找到了下「大雞坑」的入口,穿過一段矮林,在高約150m處開始流水淙淙,愈下澗道愈開揚水愈盛,望東海無垠及「大癩痢」島而行,絕對是賞心樂事,過了一堆亂石後,便是海邊石灘,原先的悠揚泉韻不再,大自然正為這三名稀客,彈奏大江東去浪淘盡。個多小時的愉快澗程後,不料惡運隨來。相機中的一件小零件,遺失於石灘上,眼前美景,只好留在腦中。通往「藏佛峽」之路,驚濤拍岸,是一段猙獰的海崖,決定放棄綑越,退回澗中少許再跨山脊而過,但山脊亦非常陡峭且恐有落石,一人強登後餘二人退回澗內,再回溯一段至坡度稍緩始闖林登脊,三人匯合後已在近100m高位,身在荊棘叢中,只好放棄原定「平托坑」行程,打林上「大嶺峒」返「龍蝦灣郊遊徑」。總計打林上登200m,耗去三小時,代價是筋疲力竭,還有兩位穿短褲隊員腿上的斑斑血痕。

《三徑連走》 (19.11.2005)

今天連走「龍門郊遊徑」、「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」及「甲龍林徑」。「龍門郊遊徑」精華在「大圓石澗」山谷內,除多姿多采的亞熱帶雨林植被外,還有石景可賞。「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」新建不久,串連大帽山道扶輪公園及川龍村,短而陡斜,走來吃力。「甲龍林徑」蜿蜒於大帽山西面山坡的密林區中,多處設有介紹植物品種及解釋樹林生態的標板,並有問答遊戲,答案藏於標板下的另一小標板上,頗為有趣。

【彌天棧道】 第二回 (晴朗天再出發) - 後記 (13.11.2005)

熱帶風暴「天秤」剛進南中國海便夭折,做就了探遊「彌天棧道」的好天氣,早上有陽光,午後多雲轉陰,能見度算是不錯。9:00am良友路口起步,經燒烤場沿「吊手岩」登山,11:15am抵「牛押山」頂,朱維德先生形容站於「馬鞍山」巔,可遙臨三鎮﹝大埔、沙田、西貢﹞,環瞰十海﹝沙田海、大埔海、企嶺下海、船灣海、赤門海、大鵬灣、西貢海、白沙灣海、牛尾海、糧船灣海﹞,果無虛言。在鞍背上反覆來回,竟無法覓得半年前從「彌天壁」上來的路胚,心有不甘,決定從一草谷位下闖,直降約50m後,審視形勢,右邊是級級高崖,縱有猿猴身手,也難上攀,遑論下降?左邊亦是陡坡,但植被較豐,可供攀附,於是橫渡草谷,眾隊員小心留意四周草木上有否前人記號,果然發現殘舊白絲帶,自下而上,斷斷續續。隨絲帶所引,在碎石坡下行,既費氣力亦驚險,不時觸發落石,其中一若人頭般大,滾動數米後擊石飛彈墜於深谷,不禁抹一把冷汗。

下降至約500m等高線,接回「彌天棧道」,位置在「官坑脊」附近,其時1:15pm。折右走棧道,在「彌天壁」頂大休,補充體力後再度起行,2:30pm到達上次背囊滾下山的險位,這次沒有解下背囊,眾人安然渡過。再藉前人留下繩索,闖過了「斷鳶壁」餘下的兩個險位,上跨「大洞脊」及「靈象脊」,之後便是全程精華景點,飲譽行山界絕險之地「象額」,雖無本領正面上攀,但能近觀「象額脊」、「人在天涯」、「象門」等地的神祕氣度,亦算人生一大快事。別過「象門」,便到了「樹帶棧道」,這棧道只是崖壁間的一條小隙,有小樹遮掩,尚敢前行,怎料後段竟變了草帶棧道,棧道闊呎餘,右邊是直壁,左邊下臨虛無,怯意頓生,但後退更是萬不可能,唯有在大自然面前放下所有尊嚴,矮身附草寸步橫移,終離險境。最後的「荊棘石河」,相比下已不算甚麼難行險地了。4:15pm抵麥徑大道,5:45pm到「水浪窩」西沙公路。

起步前合照

遙臨三鎮,環瞰十海

牛押山頂合照,背景為馬頭峰

牛押山高677米,近頂脊左下三角石河,脊右下彌天壁頂

從一草谷位下闖

下降險位

狹窄的棧道

上攀陡脊

人在天崖

彌 天 棧 道 末 段 示 意 圖 —
巖崖斜壁蒼谷露  石河荊棘樹影深

【女婆山西谿】- 後記 (26.10.2005)

在沙田漁民新村附近繞了一轉,終尋得「石板溪」入口。甫入澗便是不斷上陡的石坡澗道,幸好雨季已過,有充足的乾爽位可供躍走,約一小時許,過一山泥傾瀉區,便到了突破青年村。下走村前馬路,在白普理寧養中心對面入溯「女婆西坑」,澗道平緩,坑窄泉弱,密林疏竹,中有一瀑高三十餘呎,較為出色。130m處源開左右,右源雖為主流,但左源水更盛。循左源越一崖位後,竟見山路,遂棄澗從之,原來路通往一晚清古墳,墳後路不明顯,結果一番林藝,在約330m處始遇明顯山徑,直通「女婆山」頂,其時12:15pm。大休後下「石門坑」源盡處的山坳,無法覓得降澗位,復循「石門坑」南面山脊下行,沿途尋找下澗點,始終不得要領,而山脊盡處接回馬路,離此地僅兩步之遙便是「石門坑」的入澗位,「石門坑」豈是宜溯不宜降?

【龍蝦灣】- 後記 (15.10.2005)

秋高氣不爽,煙霞四合,這已是香港典型的十月天氣。花了廿餘分鐘,便從大澳門沿龍蝦灣郊遊徑登上了大嶺峒,頭上蒼鳥盤桓,眼前天海灰濛。下山到龍蝦灣,碰見一批潛泳客,據稱離岸不遠的海底可看見珊瑚。回程順遊堪山寺,整個旅程用了兩小時。

【河背坑、甲龍坑】- 後記 (28.9.2005)

又是風雨過後初放晴的日子,一行三人,自河背村後車路上引水道,甫下河背坑即遇大潭大瀑,激流連綿,奔躍於寬闊的石壁上,約半小時便抵河背水塘。繞到水塘對岸,續走河背坑中上游段,坑道進入林區窄巷,但水勢依然充沛,潭瀑絡繹於途,高270m處折右離澗,此段耗時一小時。接走山徑重返河背水塘,沿引水道經清潭水塘往甲龍。吃過當地馳名的鮮奶燉蛋白後,3:00pm甲龍林徑旁下甲龍坑,水勢更勝河背坑,初段澗旁有村屋,過一石橋後進入原始林蔭段,遇數分岔位,俱擇右源而行。全程走在激流中,穿越飛瀑、深潭、奇崖、峭壁,水聲盈耳,水珠撲面。漸行天色漸晚,澗內更顯陰森,抵高260m處見左崖上有山俓,應是甲龍古道,決定棄澗,沿古道下返引水道雷公田賦歸,溯甲龍坑共用去近兩小時。

【東梅古道】- 後記 (23.9.2005)

從富東街一直往高速公路方向走,經過翔東路及小型行車隧道,見石屎樓梯,這兒便是入口了,接走薄刀屻山腳的山路,經過數條石澗,到達「白芒」,「白芒」位於大蠔灣旁,它與「牛牯塱」及「大蠔」合稱為三鄉。大蠔灣本屬一天然海灣,但北大嶼快速公路將它完全封閉了,僅餘橋底的一個「出口」。 離開白芒,經過一間廢校,是以前三鄉子弟讀書的地方,接著便到達牛牯塱村,在牛牯塱村前面遇到一條分叉路,走左面到大蠔灣的另一邊,途中經過大蠔河,大蠔河據說是香港少數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淡水河,曾有學者在河中發現不少稀有的淡水魚。離開大蠔河,走回頭路,經過一條綠色欄杆的橋,開始沿石屎路上山,途中有一涼亭,從這兒可盡覽整個三鄉及大蠔灣的景色。再往前行便到達望渡坳,整個銀壙灣及梅窩盡收眼廉。接著到達另一個景點銀礦灣瀑布公園,銀礦灣因從前開採銀礦而得名,銀礦洞的遺址便在瀑布公園內。據資料介紹,該洞早在同治元年便己開採,約於1896年因銀礦質量欠佳而停產,據說,洞內闊近四米,內有小河深近兩米,長約四十米,洞頂有蝙蝠棲息。現時洞內深約五米處已被封閉,並佈滿塗鴉。離開公園,沿鄉間小路到梅窩市中心,全程共用去三小時。

《獨上釣魚翁》 (12.8.2005)

早前做了一小手術,今早醫生說已完全康服,決定登遊釣魚翁,測試狀態。12:30pm半見村起步,半小時後在約220m接釣魚翁郊遊徑,1:30pm到達釣魚翁頂,有蜻蜓蛺蝶相迎。是日煙霞頗大,能見度僅及牛尾洲和將軍澳新市鎮,大小赤沙猶在,只是朱顏改,改改改改改……,數年後,這裡便是夢幻之城了。逗留十五分鐘便下山,2:30pm抵清水灣道乘小巴賦歸。

釣魚翁屹立於清水灣半島,高344m,外形尖削

【遊三寺】- 後記 (28.6.2005)

今天閒遊羅漢、寶林及寶蓮三寺,主訪新景點「心經簡林」。「心經簡林」是將國學大師饒宗頤的「心經」墨寶,篆刻在三十七根8至10米高的花梨木樁上,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木刻佛經群,配以鳳凰山的雲霧繚繞,遠遠看去,就像是大佛尊前香燭,肅穆莊嚴。午後順訪延慶寺,可惜重門深鎖,因寺後斜坡失修,近年已謝絕遊人探訪。

【草城右澗、蝦公坑】- 後記 (26.6.2005)

連日暴雨,敢於今天溯澗者,必會以三字形容他們的旅程,就是「超大水」。在城門水塘區內所見,昔日所有乾壁,均成瀑布,涓涓小溪,俱化急流。一個月前還見的水塘黃泥綑岸,已沒入水中,岸邊的白千層,樹幹下半部亦浸在水中。我們一行五人,在車路旁下「草城右澗」,即時水深及膝,想後段還有深潭企峽,未敢冒進,還是退回,只走較有把握的「蝦公坑」。來到「蝦公坑」的入口,水勢亦不弱於「草城右澗」,我們猶豫了一會,最後決定試闖。11:20am起行,未幾聽到幾個響雷,但有陽光,我們繼續前進,回首大帽山,污雲蓋頂。兩小時的澗程,全走在水中,與急流角力,遇短瀑便正面攀上,在三兩處狹峽深潭位,則靠山繞行。過300m後循右方山徑離澗,剛離澗便下雨。抵麥徑後,雨勢稍歇,此時景觀大開,視野遼闊,後山飄雨,前山日照,完全領略到「東邊日出西邊雨,道是無晴卻有晴」的意境。我們在「有情」「無情」間,「有語」「無語」間,很快便下山到達了沙田火車站,其時3:00pm。

【馬西石澗、鹿巢坑】- 後記 (11.6.2005)

是日端陽佳節,赤帝司權,西貢最高氣溫逾33度。我們花了約一小時,來到菠蘿輋路與馬西石澗的交匯處,由此到黃竹洋舊軍車路的一段澗途,坡度不大,灌林叢生,泉流清澈,用了超過一小時才走完。值得留意的,沿澗左方一直都有人工堆石平台,顯示這一帶乃昔日農耕村地。黃竹洋以上一段,兩峽漸高,澗道漸斜。我們放下背囊,輕身上探「絡絲瀑」頂,這是「彎西坑」的門檻,一開始便告訴遊人它的難於親近,「彎西坑」是「彎曲山」與「馬騮頭」相夾之險壑,流出馬西石澗。欣賞片刻,我們小心下攀回瀑底,繼續繞向右方的澗道。正午時分,在「中字瀑」跌水潭畔大休午膳,當然亦以「午時水」洗臉以至浸浴。再度起行不久,便折右離澗,上登約80m接回麥徑,翻過馬鞍山坳,再上鹿巢山,過「天帝糞坑」入鹿巢坑。經兩小時山頭暴曬,再遇清泉,如獲至寶。涉水下行鹿巢坑,比想像中難,雖下降短短100m,亦用了近一小時。來到富安花園大水坑引水道,已是4:30pm。

【花榕坑】- 後記 (4.6.2005)

宵來豪雨,踏入北潭村已是濕滑的山徑。9:20am起行,不足一小時後,我們便跨過榕北坳入「花榕坑」,澗道狹窄,小潭小瀑,澗水略帶點白,反而來自「花榕左源」的水相比下便十分清澈。經過大半小時的下行澗程,我們到了「方便石」,此石因形似馬桶而得名。此時開始下大雨,且接來電得知市區正下大雷雨,我們離澗後決定放棄「雞榕坑」,經榕樹澳引水道賦歸,順道欣賞大雨中的「飛龍石澗」及「飛鳳石澗」,兩皆見逾百米的連綿瀑流,尤以後者飛流一氣呵成貫落,如天外來泉,令人嘆為觀止。到達西沙路口時,約2:00pm。

【爛頭營】- 後記 (1.6.2005)

是日天晴,視野良好,但山頂有雲霧。花了約一小時半,完成「黃龍坑郊遊徑」近二千級之旅。此時進入了雲霧層,「爛頭營」的小屋時隱時現,借助地圖,亦很快找到了「天池」和「蠄蟝石」。正午後雲層轉厚,霧線降至海拔約300m,沿「鳳徑」下「伯公坳」全走在山嵐中,感覺極佳。及後接「南大嶼郊遊徑」下「塘福」,約3:15pm完成一天之旅。

大吳風草
三山台下臥龍谷
石韋
眾裡尋她
香港細辛
天池,青龍石澗的源頭
牛與天池
爛頭營小屋,左見蠄蟝石
遠望鳳凰山

【大城石澗】- 後記 (26.5.2005)

是日低壓槽繼續為香港帶來驟雨,整天陰霾密佈。大城的聚水能力,甲冠全港石澗,今日雨天入澗,必可大開眼界,但山洪暴發的擔心,卻令我們舉步踟躕。在「龍泉谷」我們遇上一前輩,他年青時遍踏全港坑澗,近十多年退隱旅界,但因家住荃灣區,無論晴雨,幾乎每天都到訪大城,亦見盡大城石澗的大小山洪。他分析大城的地勢及詳述山洪的先兆,他亦預測今日的雨勢不足以引發山洪。得前輩指引,我們信心大增,繼續涉水前行,並盡情欣賞四周難得的景色。大水的「王母瀑」,絕對可以李白的「飛流直下三千丈,疑是銀河瀉九天」來形容。「楓葉潭」邊仰視蒼翠的山谷,古木參天,雲煙縈繞,人間若有仙境,想亦應如是!繼後的延綿短瀑,水勢若萬馬奔騰,莫非巨龍驚醒,在連環噴珠?不知不覺,到了「肥佬麥」,我們今日駕雨而來,卻恨未能乘霧而回,只好腳踏實地,自「虎蹤徑」重返俗世。總計自灰橋至「肥佬麥」,共用去約四小時。

【逆走衛徑三段】- 後記 (15.5.2005)

是日天氣炎熱,喚醒我們初夏已經來臨,偶有污雲但未有雨。一行十五人10:00am起步,穿過深朗、新地、澳頭及馬游塘等村落便開始登山。抵山脊後小組左轉突擊茅湖山,下探茅湖仔碉堡,餘下隊員留下休息。一小時後小組折返匯合大隊,午膳後約12:30pm續登304m高的五桂山。此段山脊行程視野廣闊,左面是將軍澳新市鎮全貌、藍塘海峽以至西貢內海諸島,右面是東九龍、港島北岸及維多利亞港,在陣陣南風下走來極感愜意。過澳景路後續往魔鬼山,直闖山頂之廢砲台,憑吊一輪後下山訪另一規模較小的廢砲台﹝原稱歌賦砲台﹞。查是日所遊之碉堡及兩座砲台,乃英軍三十年代為保護鯉魚門航道所建,對岸港島還另有一些軍事設施。抵香港華人永遠墳場的馬路後,約3:45pm結朿行程,但小組還加遊新建的鯉魚門行人徑下鯉魚門。

茅湖仔碉堡,已是斷壁頹垣

《維景灣畔鯉魚門》 (2.5.2005)

今早自維景灣畔側過將軍澳墳場,僅需半小時,登山路胚尚算明顯,但草木刮足,小童不宜。其後沿新建的鯉魚門行人徑下鯉魚門,此徑長約五百米,可接衛徑上炮台山,風光不錯,老幼俱宜。

【彌天棧道】- 後記 (24.4.2005)

9:00am在利安邨起步,約一小時後便到達馬尾脊彌天棧道入口。棧道從約390m下走至約350m,過牛樟石澗上游的巨壁後回升至約390m接官坑脊,沿脊直上至約480m便左轉繼續橫渡東馬肚,棧道大致在這等高線上波浪式橫移,走來不時需要攀上攀落,數處險位都是下降位,要借助前人留下繩索始能渡過。約12:00pm抵彌天壁頂,此地藏於林木中,攀彌天壁者至此已抵安全之地,並可續上直登牛押山頂。沿棧道再走約半小時後,便遇上比彌天壁更險的斷鳶壁,首關是十餘呎高的垂直下降位,有繩索可供借力,一身手矯捷的隊友先行下攀,然後接過隊友的背囊放在地上,以協助各人輕身而下。豈料大家正在研究下攀的踏腳位之際,領隊重甸甸的背囊,在狹窄的棧道上稍為翻側,跟著便如斷線紙鳶,直下萬丈深淵,與斷鳶壁的第一次接觸,難道就此慘淡收場?

眼看背囊愈滾愈快,將要消失眼前,斜壁上竟有一小灌木,剛剛把背囊停住。取回背囊,馬上成了我們的首要任務。各人下降險位,並確保其他背囊置於安隱之地後,便商量如何拯救背囊。幸好早前領隊已先取出帶來的繩索,放於另一背囊中,此時繩索成了重要的拯救工具。背囊與其翻下處相距廿餘呎,其間是一近七十度斜壁,背囊上左右三方都沒有可作攀扶的岩石或植物,下方壁道深不見底,要取背囊便需繫繩壁頂,一人游繩而下。另一辦法是斜下棧道,在與背囊成水平處倚壁橫移往背囊位置,此法消耗體力較少,但接近背囊約兩步之地,是滑不留足的禿壁,若失足繩索亦難起保護作用。最後決定游繩下取背囊,兩人合力逐寸放繩,游繩者在接近背囊處基本上無物可借力,以意志和體力對抗地心吸力,即使用手鉤住背囊後,還要多番回氣,方能讓隊友慢慢拉回壁上。

取回背囊後,便休息午膳,此時山上驟起雲煙,四週景物瞬沒於霧海中,且還有微雨。拯救背囊行動用了近一小時,且花了大量體力,審視前路是一斜下的佛肚險位,預計再前斷鳶壁還有險位或更險位,即使過斷鳶壁後尚要走一段艱辛漫長的險徑,方抵彌天棧道終點,在下雨的威脅下決定放棄原訂路線。此時退路有三,其一是硬闖斷鳶壁,登大洞脊後沿脊下山,其二是退回彌天壁頂折上直登牛押山下馬尾脊,其三是再退至官坑脊沿脊下山。退路一需犯險,退路二需上登200m並在馬尾脊走回頭路,退路三需下走平緩但易迷途的山脊。最後選擇退路三,果然山路荊棘滿途,連連在高過人頭的草莽中覓路,尤幸300m等高線下沒有霧,可認清方向而行,單計下官坑脊一段,已用去一小時四十五分,在跌跌碰碰下,終在4:45pm抵西澳樟木頭村,完成一天艱苦的旅程。

彌 天 棧 道 位 置 示 意 圖


彌天棧道,一條橫懸在東馬肚500米等高線附近的險徑

【龍山、雲山】- 後記 (20.4.2005)

是日太陽時隱時現,上水區最高氣溫逾三十度,僅有微風。9:30am從粉嶺火車站步往安樂村,在崇謙堂附近兜兜轉轉,覓路上山。先在村屋前遇犬群,未敢硬闖,即使硬闖,亦不能肯定有路上山。繼而在墳場頂探路,無功而退。在墳場邊的斷路續走,越走路越不明顯,終在一小溪前決定強行打林上山脊﹝事後翻查中原地圖,應過溪經一建築物後,便有一較明顯山徑上山﹞,總計覓路時間花去一小時。登龍山的路頗斜,走來亦感吃力,約12:00pm抵高371m的山頂,此處有多個戰壕。接著下約150m高的桔仔山坳,沿車路上440m高的雲山。雲山又名九龍坑山,沿衛徑可通大埔頭村。今日重遊此段衛徑,眼前為之一亮,山徑石階井然,多處有欄杆護行,近康樂園一段,更添上紅粧綠衣,數處開揚位又建有設計別緻的觀景亭,可算是豪華版郊遊徑。約3:30pm返太和火車站賦歸。

【青山腹地】- 後記 (10.4.2005)

是日間中有陽光,最高氣溫近廿八度,略為潮濕但有風,亦算是郊遊好日子。一行六人,9:00am良景邨起步,過良田坳後下青大石澗中段,內藏四潭四瀑,層層相接,飛瀑啣連數十呎,越過這雄麗動人的四疊潭後,絢麗轉歸平淡,到達五渡水。在這五支流泉匯聚所在處,小心審視四週複雜山勢,終覓得往月牙谷之路。月牙谷狀如新月,黃土盈盈,谷口僅容一人進入,內裡巨石如球,石的表面觸之即成碎屑,谷盡處泥壁仰天,遊人只能從入口之孔道原路退出。再循谷右依崩缺的峽緣攀上,登谷頂後西走,不久便見另一峽谷青松紅壑。此谷峽壁顏色變化多端,若桃紅,若紫紅,若瑰紅等,配以幾片青松,點綴其間,簡直美艷不可方物。深入谷中,在朱泥赭石上,竟發現不少晶瑩通透的石英結晶。退出青松紅壑後,約1:00pm在大冷水澗邊午膳,接著登上310m高的花香爐頂,回望整個青山腹地,儼如天然大迷宮,風景堪稱一絕。續走西南方向,捨皇帝岩沿中脊下山,3:00pm抵龍鼓灘巴士站。

【東西馬肚】 (天氣欠佳,改行雁谷迷徑) - 後記 (27.2.2005)

今天9:00am自良友路起步,經燒烤場往雁徑入口,結果在雨霧中走完全條雁谷迷徑。繼沿馬尾脊直登牛押山,此時雨勢已停,回走馬尾脊下山,2:00pm抵翠擁華庭。雁徑出口約在440m,下走至約410m可接彌天棧道,橫渡東馬肚。

【龍脊】- 後記 (20.2.2005)

是日天陰,早上市區氣溫僅九度。自藍灣半島至大澳道土地灣巴士站共用了兩小時十五分,途經砵甸乍山、馬塘坳,隱蔽陡徑登歌連臣山頂,縱走全龍脊。初段山脊為竹林隧道,置身其中,恍如與世隔絕,接港島徑後眼界大開,左面極目東海無垠,右面卻是寧靜的大潭灣內海,景致醉人。

龍脊位置詳見漁護處地圖

【臥龍谷】- 後記 (22.1.2005)

是日陰晴不定,起步時天陰且有數點微雨。9:45am入「黃龍坑」,有一黃狗跟隨,揮之不走,其後黃狗越前似作引路,轉入「臥龍石澗」我們馬上加速,希望擺脫黃狗,豈料靈犬有知,回頭尾隨入「臥龍石澗」,瞬即追上我們,但此後便不敢再超前領行。澗道漸陡,黃狗左爬右跳,遇矮壁不能如我們附木扣石而上,卻懂繞行山徑,如此竟陪伴我們越「龍瓜潭」,鑽「龍隙」,過「鶴飄龍顎」,抵300m的「龍顎下瀑」。此際前左右三方都是高壁,已無山徑可繞,我們就此別過黃狗,繼續向前上攀。未幾轉左打林返「龍顎上瀑」,下望見瀑右有棧道,懷疑此才是正路,於是放下背囊,輕身下探,沿路有前人留下的繩索,但垂直而下,容腳之位僅闊呎餘,右面下臨無地,空蕩處離人心神,惟有作一深呼吸,小心打量形勢,嚴格遵守三點不動一點動的攀石原則,寸步下移,十分鐘後到壁底,竟是與黃狗分別之地,而且見黃狗還在休息呢!黃狗誤以為我們會帶牠走回「黃龍坑」,豈料我們又原路上攀回壁頂,十分失望,我們亦擔心黃狗疲餓迷途,留下了一些食物。

過「龍顎上瀑」後,我們再越數個瀑台,約550m離澗上走山路抵「三山台」。此時約2:15pm,天色已轉晴,霧亦散去,可盡賞彌勒鳳凰大東三山,還遙見大佛靜坐在木魚峰上。歸途決定捨短取長,取道「雙東坳」「黃龍坑郊遊徑」,以便隔谷對望「龍嚎石澗」、「黃龍三險」、「左龍爭珠」及整個「臥龍谷」形勢。4:00pm正好正面望到「臥龍谷」,在斜陽下隱隱然反照出一心形巨幅橫壁,道別黃狗之地就在心的右上方,牠懂回家嗎?我們在談論狗的野外求生能力的時候,忽聞前面有驚叫聲,原來一群孩童下山時遇狗,膽小的女孩拔足回跑上山,我們上前一看,該狗竟是早上陪伴我們的黃狗!黃狗即奔向我們,神情雀躍。我們協助女孩避過黃狗後,從背囊搜出餘下唯一的食物腸仔飽,黃狗一口於三秒鐘內吃光。黃狗引路帶我們下山,出黃龍坑車道,路上街坊說黃狗並非流浪犬,受養於村口餐廳老板,喜跟人行山。我們在村口餐廳吃點東西,與餐廳工作人員交談,原來黃狗還未滿一歲,性格活潑好動。離開時黃狗還送我們一程,最後不得不告別於東涌地鐵站。

【黃龍坑、左龍瀑、龍嚎石澗】- 後記 (8.1.2005)

9:20am黃龍坑水壩入澗,10:20am抵黃龍潭,潭水不若盛夏時豐盛,但一泓碧綠,澄明如鏡,卻帶出一份清幽感覺。黃龍瀑左扣壁上爬,續行未幾,奇景展現,三龍峽恍如大自然斧劈出來的一道裂縫,峽谷左右二龍巨崖轟天,盡頭處龍尾瀑嚴肅地謝絕遊人再進。11:15am退返左龍爭珠,探左龍瀑,瀑分三層,第一層高二十多呎,藉前人留下的繩索勉力可上。第二層是高達二百多呎的平滑直壁,只好繞道扳右面樹帶陡坡入第三層瀑頂。第三層高二十多呎,自其頂可緩攀下第二層瀑頂,此處有小潭在一凌空簷石上,人在潭畔,環觀雄山峻谿,驟見流泉與斷崖自頭上而下腳底,渺然共沒於深濬的黃龍曲流,心中頓生寒慄。12:15pm離左龍瀑,沿山腰隱徑往黃龍險地,翻過懸壁棧道及蛇倒退,下龍嚎石澗入口處小休。12:50pm入澗,急攀至520m便見龍嚎壁偉崖矗立,勢若壓頂。及抵壁頂,面大東山縱聲長嘯,餘音迴盪谷中,竟半晌不散。2:20pm離澗接山徑經三山台下低埔返東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