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氣資訊] [交通資訊] 《水調歌頭—遊覽》作者:黃庭堅

瑤草一何碧
春入武陵溪
溪上桃花無數
枝上有黃鸝
我欲穿花尋路
直入白雲深處
浩氣展虹霓
只恐花深裏
紅露濕人衣
坐玉石 倚玉枕
拂金徽
謫仙何處
無人伴我白螺杯
我為靈芝仙草
不為朱唇丹臉
長嘯亦何為
醉舞下山去
明月逐人歸
[行山路線] [香港地方]
[手機覆蓋地圖] [谷歌地圖] 最佳瀏覽像素:1024 x 768 [中原地圖] [地理資訊地圖]

【走馬岡】- 後記 (21.11.2010)

「大帽山」山體廣闊,深山藏巨澤,內有五大水系,分別是「大城」、「大圓」、「大曹」、「梧桐」及「燕岩溪」。今天一行十二人,走「梧桐」及「燕岩溪」兩水系間的分水嶺,即「走馬岡」(高588m)。此分水嶺在「四方山」北面,自「林村谷」起,越「小菴山」後,陡升至「走馬岡」。若繼續南行,微降「燕岩溪」源頭山坳後,還可上溯至位於「麥徑」上的680m山頭,有旅行隊稱此山頭為「燕岩頂」,但另一說指「走馬岡」才是「燕岩頂」。查「燕岩溪」因其中游經「燕岩」一地而名,680m與588m兩山頭一左一右,立於「燕岩」之上,孰為「燕岩頂」?難以作判,或謂以「燕岩頂」一名泛稱附近一帶山頭,亦未嘗不可。而據《香江百岳》所言,「走馬岡」還有「大奄山」、「過峒山」及「過山洞」等名字,一地多名,本不為怪,我們從眾,以「走馬岡」呼之。大隊自「蓮澳」起步,經半隱蔽的「菴蓮古道」至「小菴山」,此時上山的坡度驟升,一隊友未有充足預備,由另一隊友陪同下山,經「大菴村」返回「林錦公路」。餘眾續沿脊上攀至「走馬岡」,小休後下山,循東北脊急降,接「半春園」後山的「衛徑」,此脊為一古道,早年草木封途,今天所見已闢為明顯山徑,其暢通無阻,實始料不及。一隊員家住「馬窩」,我們順道拜訪,其女兒年僅十餘,竟為我們預備了一頓豐富的下午茶餐,味道猶勝不少食肆,我們讚賞女兒廚藝之餘,還十分佩服媽咪的教女有方。

起步前合照
蓮澳村
半隱蔽的菴蓮古道
考驗平衡力
小菴山山頭,曾遭山火蹂躪
上山的坡度驟升
走馬岡在望
走馬岡上看大埔全貌
走馬岡下半春園的古道,已闢為明顯山徑

【城門碉堡】- 後記 (14.11.2010)

「城門碉堡」位於「麥徑六段」,由一個母堡及四個子堡合組而成,各堡以坑道連接,坑道頂有通氣孔,坑內空氣清新,冬暖夏涼。母堡為指揮室,建在較高位置上,其他子堡分佈四周較低處,互相支援。坑道間有露天溝壕,供守軍向外射擊。母堡、子堡及坑壕皆藏地下,上有植物及保護網遮蔽,外圍四周建有外壕、鐵絲網等障礙物,用以阻擋入侵者。今天一行七人,帶備照明工具及路線圖,遊走坑道間,盡訪四個子堡,並深入母堡,體驗當年十多名英軍為日軍所困的情況,最後還登上「走私嶺」(又稱「孖指山」,高337m),一睹四周環境,遙想當年日軍來犯之勢。下山接回「衛徑」,取道「三索徑」穿「雙城峽」往「大圍」賦歸。

合照於機槍堡
坑道縱橫,英兵以家鄉地名作記
日軍若林所率小隊攻佔城堡後,留字作記
母堡指揮室
雙城峽

【北港石澗、鹿巢左坑】- 後記 (7.11.2010)

「北港石澗」又名「狐狸頭坑」,源起「昂平」南坡,流經「北港」,在「大涌口」與「壁山溪」匯流出「白沙灣」。今天三人同行,沿「北港村」後車路走,右見水堤便是入澗位,初段林蔭蔽日,未幾源開左右,左是主源,過黑壁線瀑後,澗轉明朗,潭瀑紛陳,後段澗道放緩,重入林蔭,最後接通往「茅坪」的古道。走畢「北港石澗」,隨下「梅子林」,右上「鹿巢山」山腰的引水道,覓「鹿巢左坑」,沿坑下降至「大水坑」,接車路出「富安花園」。「鹿巢山」西面有三條坑源流入「大水坑」,中間一條較大者為「鹿巢坑」,「鹿巢左坑」即左邊一源,坑短狹隘,上段尤為陡直,略具危姿,下段多個小潭攔路,須抄林繞避。

北港石澗的黑壁線瀑
鹿巢左坑的陡直坑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