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氣資訊] [交通資訊] 《水調歌頭—遊覽》作者:黃庭堅

瑤草一何碧
春入武陵溪
溪上桃花無數
枝上有黃鸝
我欲穿花尋路
直入白雲深處
浩氣展虹霓
只恐花深裏
紅露濕人衣
坐玉石 倚玉枕
拂金徽
謫仙何處
無人伴我白螺杯
我為靈芝仙草
不為朱唇丹臉
長嘯亦何為
醉舞下山去
明月逐人歸
[行山路線] [香港地方]
[手機覆蓋地圖] [谷歌地圖] 最佳瀏覽像素:1024 x 768 [中原地圖] [地理資訊地圖]

《黑羽軍團 — 普通鸕鷀》 (23.2.2019)

普通鸕鷀是冬候鳥,喜群居,夜棲「米埔」及「南生圍」一帶,日間會飛到附近的泥灘及魚塘覓食。原來這種黑色大型水鳥,並不受養魚戸歡迎,牠們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,過境來港覓食,成群結隊飛來,食量驚人,早在養魚戶收取魚穫前,已吃光魚塘中的魚。面對漫天鸕鷀飛來,養魚戶用盡種種方法驅鳥,也是徒然,魚穫減,生計也受影響。幸近年有圑體推動魚塘保育,養魚戶得到資助,緊張的人鳥關係才稍為緩和。

天上的黑羽軍團
海面飛翔
樹上棲息
魚塘覓食

《豬年探肥豬石》 (23.2.2019)

「花香爐」西北脊下降至200m高度,一分為二,中藏一澗,乃「花龍石澗」的右支,接主源後流入「龍鼓上灘」。支澗左邊山脊近100m高度,為「肥豬石」所在。今天一行八人,支澗右邊山脊上,左邊山脊落。抵「肥豬石」,開始下雨,躲進「十字星石」的石室,室內輪流拍照,出來時雨勢已經減弱。續下山,返「龍鼓灘」。時間尚早,部分隊員登上「中華白海豚瞭望臺」,望不到海豚蹤影,卻見一群又一群的鸕鷀列隊飛過。

起步合照
修女看書石
塌谷
肥豬石
十字星石
鸕鷀列隊飛翔

《守花待蟲》 (21.2.2019)

拍了花照,回家細看,不難發現微小動物的蹤影,其中蟹蛛可謂神出鬼沒,現場看不見牠,牠卻驀然現身在電腦螢幕照片上。原來牠是隱形殺手,體色會跟隨環境改變,喜藏身於葉底花背,伺機捕食獵物。更有研究指出,某些蟹蛛會擬態成傳粉者眼中可見的顏色,助誘昆蟲接近花朵,而這些植物也可能因蟹蛛而受益。另一項研究甚至指出,某些特定植物受草食性昆蟲攻擊時,會發送求救訊號,蟹蛛收到後,會出手相助,吃掉攻擊植物的昆蟲。生物間的共生關係,真是信不信由你!

蟹蛛的顔色接近花色,找到牠嗎?
在標高柱上的蟹蛛
守花待蟲?
中間的一朵,會比上面和下面的花朵更吸引昆蟲?

《獨行、初遇、大帽山》 (17.2.2019)

看了一篇有關飛瀑草的文章,翌日孤身上「大帽山」尋找,竟一擊即中,喜不自勝。幾次獨行中的初遇,都發生在「大帽山」,或是尋她千百度,或是相逢不經意,都成美好回憶。獨行有別於結伴,尋找目標植物之餘,也要確保個人安全,事前要做功課,行程中要不斷觀察、思考和做決定,還要靠點運氣,一旦成功,心底自然樂不可支,過程亦會刻骨難忘。

杯藥草,無意中遇上,當時連名字也不知道
頭花水玉簪,不期而遇,久仰大名
三絲水玉杯,多番尋找終遇上,驚豔
飛瀑草,不是偶遇,是做功課的回報

《八灣連走》 (9.2.2019)

全長18.5公里的「芝麻灣郊遊徑」,精華在西段的「老人山」和東段的「芝麻石林」,但不經南面的「大浪灣」和「二浪灣」,有點美中不足。此二灣亦「芝麻灣半島」的勝景,有支徑前往,今天久別重臨,支徑路況比十多年前大有改善,沿途指示也清晰。畢竟二灣僻處港境南陲,往返路途遙遠,故遊人稀少。數今天走過的海灣,總共有八(貝澳灣→望東灣→二浪灣→大浪灣→芝麻灣→牛牯灣→水井灣→銀礦灣),是謂「八灣連走」。

貝澳灣
望東灣
從這角度看,便知老人山的名字不虛
二浪灣
大浪灣
窺看長沙灣,惜時間不足,未能下沙灘一探
芝麻灣,又名拾塱灣
牛牯灣
水井灣
銀礦灣

《冬去春來看白花》 (7.2.2019)

梅開百花之先,白梅又比紅梅早放,立春前三星期便見花。新年伊始,白梅落盡,梨花和李花接力開出白花,揭開豬年花事。若問山中花事,敢為天下先者乃深山含笑,未到立春,樹上樹下,一片雪白,花香醉倒多少登山客。這兩三星期,粉紅吊鐘花照在行山社交媒體洗版,其實吊鐘有少數是白色的,花色晶瑩如玉,美豔不可方物!當行山人士還陶醉於吊鐘花海時,白色的車輪梅(又名迎春花)已悄悄地綻放,一個月後便會覆蓋野外山頭,正式宣布春回大地。

白梅
梨花
李花
深山含笑
吊鐘
車輪梅,迎春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