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蓮花石澗」位列九大石澗,曾被喻為全港最美麗的石澗,景點如「彩瀑紅蓮」、「蓮台飛渡」、「幽谷仙蓮」等,名字美麗,景色亦幽雅,然此澗之精華所在,而為旅人所一致激賞者,當是「蟠龍飛瀑」,景色迥異於澗內其他景點,以氣勢取勝,飛瀑分多層而落,若銀龍旋舞於深澤窮谷中,無負蟠龍之名。今天七人先訪「清快塘」,復取祕徑下「蟠龍飛瀑」,嘗逐層探此瀑,大抵都是壁滑如桶的深潭,水流湍急,且潭邊形勢險要,有立足之點,無迴旋之地,實不宜大休久留,最後折回瀑頂開朗處,窪水溫柔,泡潭消夏,又是半日勾留。
【洪水坑消夏】- 後記 (19.8.2012)
「洪水坑」原名「紅水」或「紅水河」,源於「紅水山」,「紅水山」一名,早見於《新安縣志》:『紅水山在城南五十里,周環十餘里,昔傳土人於此遇賊殲焉,坑水盡赤,故名』。今河之下游段已成大渠,渠西之「田廈路」,乃「屯門」及「元朗」兩行政區的分界,「紅水橋」因「紅水」及「紅水山」而名,後轉稱「洪水橋」,屬「元朗」區。今天五人自「天水圍西鐵站」出發,走「田廈路」,尋訪全港唯一的阿拉伯棗椰樹,此樹於五十多年前自聖城運港,其主人馬婆婆奉為聖樹,二零零一年因政府拓闊道路工程而面臨斬伐,馬婆婆為捍衛大樹,致函不同政府部門、區議會及立法會議員,甚至國內高官提出反對,最後達成協議,翌年八月政府移植棗椰樹至現址「田心村」近巴士站。看過棗椰樹,我們繼續南行,經「鍾屋村」及「和平新村」入「洪水坑」,過水塘下壩及上壩後入澗,擇良潭浸浴,兩小時後回程,走水塘邊之車路,經石礦場出「藍地」。
洪水橋的棗椰樹 |
洪水坑,亦稱丹桂坑 |
洪水坑灌溉水塘 |
擇良潭浸浴 |
水清石潔,尤勝老虎坑 |
湖光瀲艷 |
【老虎坑消夏】- 後記 (12.8.2012)
夏日走在「九逕山」一帶荒丘,倍覺辛苦,上星期走「屯門徑」時,便曾領略箇中滋味,幸及時覓得山泉解暑,此山泉正是「老虎右坑」。查「九逕山」北麓,有兩狹長的灌溉水塘,東為「洪水坑」,西為「老虎坑」,兩塘洽如綠洲,為行者解困。今天四人特訪「老虎坑」消暑,從水壩旁走進「虎峽谷徑」,遇第一口水潭便停下,享受泡山泉之樂,三小時後始展歸程,往「藍地大街」,在酒樓享受泡茶之樂。
【屯門徑】- 後記 (5.8.2012)
是日六人聯袂,「屯門市廣場」起步,登山前訪「馬禮遜樓」,此樓為法定古蹟,建於1936年,是抗日名將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將軍別墅一部分,1946年至1949年間,該別墅被用作「達德學院」的校舍,「達德學院」是在周恩來和董必武指示下創辦的,多位當時著名的中國學者均曾在此講學。可惜古蹟在「何福堂書院」內,不對外開放,我們只能遠望。上山至「屯門徑一段」,一人退隊。抵「若夢園」,轉右登山,為尋水源,離主徑,烈日下暴走山頭,踏上「老虎坑」及「老虎右坑」的分水嶺,順脊下「老虎右坑」浸浴降溫。休後接回「屯門徑二段」,走至終點,部分隊員糧水已盡,沿「富地路」撤退,經「虎地上村」及「嶺南大學」往「兆康西鐵站」,在附近酒樓品茗後才回家。
若有閒情每日清晨臨此地,夢無俗念悠然漫步再遊園 |
暴走山頭 |
浸浴降溫 |
下望老虎右坑 |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