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氣資訊] [交通資訊] 《水調歌頭—遊覽》作者:黃庭堅

瑤草一何碧
春入武陵溪
溪上桃花無數
枝上有黃鸝
我欲穿花尋路
直入白雲深處
浩氣展虹霓
只恐花深裏
紅露濕人衣
坐玉石 倚玉枕
拂金徽
謫仙何處
無人伴我白螺杯
我為靈芝仙草
不為朱唇丹臉
長嘯亦何為
醉舞下山去
明月逐人歸
[行山路線] [香港地方]
[手機覆蓋地圖] [谷歌地圖] 最佳瀏覽像素:1024 x 768 [中原地圖] [地理資訊地圖]

【東洋南坑】- 後記 (29.7.2012)

甫進「蠔涌路」,站在「車公廟」前,望向「東洋山」,萬綠間露一長壁,雨後成瀑,引人注目。此瀑藏於「東洋南坑」內,「蠔涌路」盡,左轉「大藍湖路」未幾,即得「東洋南坑」的入澗位,可跨引水道入溯。今天二人探此澗,澗內兩遇蜂螫,出澗後欲尋另一澗途下山,郤意外地走了「東洋山東脊」(地圖上並無標示此徑)下「大藍湖路」,重返入澗時經過的引水道。

東洋南坑主瀑

【鹿湖赤徑】- 後記 (21.7.2012)

「西貢」的「鹿湖」與「赤徑」,都是熱門郊遊點,但連接兩地的山徑卻少人尋問。此徑藏於「牌額山」與「大蚊山」之間,與「北坑」並行。今天四人自「北潭凹」起步下「赤徑」,村前折右走此徑,急步一程後,在「北坑」的清潭歇息解暑。休後隊員分道揚鑣,二人續沿山徑經「鹿湖」往「西灣亭」,另二人回頭覓「北坑右源」上溯。「北坑」有多支右源,此行取最大一支,窮源至238m山頭,接山徑下返「北坑」的左右分源位。是日天氣受熱帶風暴外圍下沉氣流影響,酷熱而無風,澗內攀爬,消耗大量體能,歸程雖是「麥徑」坦途,也須數度停下休息。

北坑的小巫峽
清潭解暑
北坑的左右分源位
北坑右源最大的瀑壁,可惜欠水
壁右繞上,橫移返澗道,不容失足
此段長板斜壁滑不留足,上攀極費氣力
出澗接脊路,對面山徑是上走鹿湖之途
下山之路,土壤沖蝕嚴重

【野豬徑南坑、畢潭右澗】- 後記 (15.7.2012)

「大潭篤水塘」東北面,有山崗高260m,官方地圖標名「野豬徑」,其東南起一源,名「野豬徑南坑」,南流穿「大潭道」及「港島徑七段」引水道出「大潭港」。引水道下,流水被截,澗容失色,旅者多從引水道入澗,過「大潭道」後,污染減少,有闊壁迎途,此後澗勢急升,近源頭始見放緩,有路胚接「野豬徑」。「畢潭右澗」源起「畢拿山」(高436m,又名「大馬山」)及「小馬山」(高424m)之間,南注「大潭上水塘」。入溯此澗頗費功夫,越過「渣大石澗」澗口及「畢潭石澗」澗口後,還須綑走水塘邊,穿過密林,才覓得澗道。然此澗卻又為旅者帶來驚喜,芸芸港島諸澗中,此澗最少污染,澗流完整,有首有尾,當中並無人工建築,得保天然容貌。

循引水道往野豬徑南坑
野豬徑南坑初段
大潭道公路下
公路上是闊壁
澗勢急陡
末段略緩,有路胚接野豬徑
塘邊路往畢潭右澗
穿密林入溯畢潭右澗
稍進,澗漸開揚
右上方的巨石乃石澗的地標
近觀巨石
沿澗不少捕龜陷阱
為龜除害
上段澗道迷離,走失便為竹林所困

【東龍島】- 後記 (7.7.2012)

「東龍島」古稱「南佛堂」,隔「佛堂門海峽」為與大陸相連的「北佛堂」,即「大廟」一帶。附近又有「佛堂洲」,昔為小島,曾設稅關,遺址已列作古蹟,填海後小島與「清水灣半島」連接。「佛堂」又作「佛頭」,附近最高的山峰「釣魚翁」,昔又稱「高佛頭山」。是日天朗氣清,視野良佳,八人聯袂,淺遊「東龍島」。除必遊的炮台及石刻外,還特意近瞰「佛堂門」及「鬼氹」。竟日盤遊小島上,所見盡是碧海藍天,極縱目舒懷之趣。

舟泛微瀾,對岸是北堂大廟
船過佛堂門,風浪轉急
遠望果洲群島
回看鯉魚門內的維港
下望鬼氹海灣
兩個小島,左是橫瀾島,右是宋崗,極遠處是境外的擔杆群島
全無遮擋的水平線,讓你感覺到地球是圓的
左面是蒲苔島,中間是螺洲,右面是鶴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