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氣資訊] [交通資訊] 《水調歌頭—遊覽》作者:黃庭堅

瑤草一何碧
春入武陵溪
溪上桃花無數
枝上有黃鸝
我欲穿花尋路
直入白雲深處
浩氣展虹霓
只恐花深裏
紅露濕人衣
坐玉石 倚玉枕
拂金徽
謫仙何處
無人伴我白螺杯
我為靈芝仙草
不為朱唇丹臉
長嘯亦何為
醉舞下山去
明月逐人歸
[行山路線] [香港地方]
[手機覆蓋地圖] [谷歌地圖] 最佳瀏覽像素:1024 x 768 [中原地圖] [地理資訊地圖]

【鳳凰笏頂】- 後記 (30.1.2010)

某機構組團「環湖出咀」,友欲相隨半程,乃結伴同行,自忖體能步速或不逮,未必能出「黃竹角咀」,立軍令1:00pm必需回頭。是日天陰間有陽光,帶點涼風,9:00am「烏蛟騰」起步,經「下苗田」登「大峒」,11:00am抵「鹿湖峒」,左轉出咀,路轉崎嶇,乃按原訂計劃,放棄追隊,信步於「鳳凰笏頂」一帶。1:00pm我們到達了「白角山」,還有兩座山頭才抵「黃竹角咀」,回走吧!看!兩側曲入、形如蝶展雙翅的「鳳凰笏」,何其廣邃!看!澗道蛇走、山咀交錯的「鳳凰溪」,不就是中學地理教科書上的典形河谷例子嗎?還有這邊的「印州塘」,其美貌早已譽滿香江,而近在腳下的「戶洲塘」及其灣口小島「烏洲」,不是比「紅石門」更寧靜致遠嗎?在「鳳凰笏東頂」及「鳳凰笏西頂」間流連四顧,自可領略前輩「介子」先生這一段描述:「東去巨角接水;南見赤門海峽舟隻往來頻繁,隔岸西貢半島層巒群簇;西看諸峰聚結奔瀉而來,俱雄姿可賞;北眺黃竹角海如江似河,柔和波靜,尤以往灣洲如斷如連,迷曲折變,醉人心目」。我們走回頭路返「烏蛟騰」,抵步時已是6:00pm。

下望船灣六鄉遺址,何處是傳說中的金竹淵入口?
轉入出咀之路
白角山旁看黃竹角海
鳳凰笏東頂,後是白角山
寧靜的小島 ― 烏洲
近為紅石門,中為往灣洲,再遠便是印州塘
虎頭沙半島
東去的黃竹角咀,遙及水天相接處

【青馬扒頭迪士尼】- 後記 (24.1.2010)

是日天陰,能見度低。一行廿三眾,從「青嶼幹線收費廣場」巴士站旁水泥石階登山,直達海拔260m的「花瓶頂」,此處可回望「青馬」「汀九」二橋。續走的是丘陵山徑,或碎石浮沙,或叢芒障草,也考行友功夫。在「扒頭鼓」附近山崗,可眺望整個「迪士尼樂園」及「迪欣湖」景色,下山後大隊在樂園大門前解散。數隊員遊興未盡,沿「欣澳道」步往「陰澳」,訪「鹿頸村」,緬懷昔日的木材庫水寨風光。

登花瓶頂途中合照

【長屻坑、鳳東下坑】- 後記 (20.1.2010)

旅人自「鳳凰山」頂沿「鳳徑」下「伯公岰」,初是兩旁嶮巇,有所謂「北天門」與「南天門」,乃嗜險者樂土。及過「牛塘山」至「長屻山」一段,則左右山回谷抱,懷幽者又每每窺谷忘返。脊右為「牛塘」澗谷,主分六源,以最左之「牛塘飛瀑」最負盛名。脊左為「鳳東」澗谷,內有「鳳東飛流」,更是美名遠播。是日三人聯袂,只選遊兩條較少人問津的石澗,上溯「長屻坑」,下降「鳳東下坑」。「長屻坑」為「牛塘」六源中最右一支,傍「長屻山」,論水量還在「牛塘飛瀑」之上,澗道平緩,冬日尚有流泉,源頭左方可見一崩塌泥坡,在旁附木上扳,便是「長屻山」的山脊大道。「鳳東下坑」與「鳳東飛流」俱下注「鳳大北坑」,但「鳳東下坑」更源遠流長,本身又分三源,我們取中源而降,此坑多青苔滑石,下段瀑流漸現,一兩滑壁,亦需小心行進,抵「地塘仔郊遊徑」後,三人便離澗步返「東涌」。

長屻坑的流泉
崩塌泥坡
長屻山上的長屻石
鳳東下坑多青苔滑石
滑壁

【龍鳳石澗、雲山下坑】- 後記 (17.1.2010)

「龍鳳石澗」源起「九龍坑山」南面,流入「鳳園」。今天四人入溯,但澗口為民居所佔,更有村民喝止勿貿然闖入,因內有多頭凶惡的狼狗,並指示另有山路可入澗。我們在附近農場四周尋找一番,原來該山路貫穿農場,應是給水務工作人員行走的,山路盡處有儲水庫,左面便是下澗之途。此澗狹窄水少,初段平緩,後段極陡峭,仰視左源,更是直壁迭起。我們走右源,仍要攀爬不絕,急升逾200m,離澗後還需扳越一段近七十度的短草泥坡,方能翻上「九龍坑山」。「雲山下坑」源於「九龍坑山」北麓,流經「雲山下村」的荒田,出「流水響水塘」。「雲山下村」廢棄近八十年,此坑極盡荒蕪,人煙杳絕,內藏無限荊棘,我們下走,正如北宋詞人周邦彥所言:「長條故惹行客,似牽衣待話,別情無極」,大概此坑寂寞多年,今天竟有四名尋「荒」客,是以步步牽衣,我們若急著離去,則進而牽手牽腳,給你身上留下傷痕,讓你刻骨銘心。「雲山下坑」只有「龍鳳石澗」一半長度,並不陡峭,但走兩澗所費時間,竟同樣是三小時,真是始料不及。

【鳳冠南巖】- 後記 (10.1.2010)

「鳳冠南巖」近年大熱,路線設計多變,但必以「雙鼠棧道」為核心。今天阿水領軍,「斬柴坳」起步,「雙鼠棧道」途中折入「擎天峽」,峽右扳陡坡至「鳳徑」,復尋脊下「天窗石」,接「茶壺嘴」往「南天門」的棧道,最後穿「南天門」返「鳳徑」。此線不長,但已盡得「鳳冠」南域之精粹,亦巧妙地避開所有險地。散隊後時間尚早,我和另兩行友取道「北峰嶂」直奔「東涌」。

【乾良石澗、青大四疊、雙清溪】- 後記 (1.1.2010)

「青山」(高583m)又名「杯渡山」,南北走向,南自「蝴蝶灣」起,至「青山」頂後降「良田坳」,復上升而迄「乾山」(高394m),此列山脊可稱「杯靈雙渡」之「杯渡」段,其西匿伏兩大水系,在南者曰「望后溪」,在北者曰「青大石澗」,分水嶺為「青山」副峰(高539m)西延至「大冷水」的一列山巒。今天一行六人,在「良景邨」後取道「乾良石澗」登「乾山」南脊,「乾山」東面有三條小澗,以「乾良石澗」最可行可賞,澗途上有晨運人士經營的祕景,餘二澗為「寶田坑」及「礦山坑」。登「乾山」南脊後,一人離隊,下「良田坳」右轉舊軍路,又一人離隊。餘四人入「青大石澗」,賞「四疊潭」後登「五渡水」,「五渡水」指五水相匯之地,此五水乃「青大」上游支流,其中有「雙清溪」左右二源,較多旅人涉足者乃右源,亦我們此行目標所在。此際環視眼前山巒,見偏左有歧谷深邃,惹武陵之思,乃覓路入探,不久遇分源,取左,澗道初中段林密,並無前人足跡,後段開揚,末程接山徑,通「良田坳」上「青山」的登山路,此處高260m,我們知已誤走了「雙清溪」左源左支。復沿徑登山,至從「青山寺」上來的山徑後,折右踏西延「大冷水」的山脊,來到「望后溪」主源源頭,沒有下澗,沿脊登約高420m的山峰,則「青山」腹地盡收眼底矣!山川形勢了然,乃左下小段山脊,再橫切入「望后溪」。此溪愈下而聚愈多支流,澗寬水暢,泉清石潔,誠美澗也!惜此澗中游以下已被堆填工程所截而不可遊。沿堆填區的車路離開,已進入了堆填工程公司的範圍,公司閘門緊閉,無人看守,僅有數犬相迎,最後我們須仰臥蠕行鐵網下,方能脫身,歸途往「蝴蝶灣」乘巴士返市區。

乾良石澗
青大四疊
林密無前人足跡的雙清溪左源左支
泉清石潔的望后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