薑花澗合照 |
【九塘連走】- 後記 (25.12.2009)
「九塘連走」乃「山海之友」的創隊活動,其時1967年4月21日,屈指如今42年,當日領隊李君毅先生亦於今年1月9日仙遊。是日特選此線,步先生之屐齒,以作懷念。所謂九塘,即「薄扶林水塘」、「香港仔下水塘」、「香港仔上水塘」、「黃泥涌水塘」、「大潭中水塘」、「大潭篤水塘」、「大潭副水塘」、「大潭上水塘」及「賽西湖水塘」,今天前八塘猶在,但「賽西湖水塘」已被填平成地產項目,遺蹤幾無覓處,有心人可在「賽西湖公園」內尋找保留下來的水閘。當年此線路遙崎嶇,全走需九小時,今天大部分路段已闢成大徑,但我們一行九人,走畢也要用上七小時多。
【虎白石澗、老牛坑】- 後記 (13.12.2009)
是日遊兩澗,一在「老虎頭」南,一在「老虎頭」北。在南者為「虎白石澗」,流入「大白灣」,在北者為「老牛石澗」,流入「牛頭灣」。「虎白石澗」原是「大嶼山」東部最突出的一條大澗,但自「愉景灣水塘」興建,澗道被腰斬,澗貌已無復舊觀,下游更淪為「愉景灣」中的一條人工渠。「老牛坑」是一條陡直小澗,澗勢迥異於「虎白」,無蜿蜒之姿,缺支流,欠高瀑,乏深潭,林密困足。今天四人同行,溯「虎白」,降「老牛」,是一次先甜後苦之旅。
【金督馳馬徑閒遊】- 後記 (6.12.2009)
是日天晴略帶煙霞,一行十九人,「黃泥涌峽」起步,進入「金督馳馬徑」。昔日港督金文泰喜在此策馬郊遊,山徑因以得名。此徑初段林木扶疏,中段接「畢拉山道」,成雙線車道。過石礦場後復接回山徑,入口有竹樹迎途,再進景色開揚,走來清風送爽。大隊順登「紅香爐峰」,路轉崎嶇,登頂後風光無限,「維港」景色盡收眼底。查「紅香爐」一名,曾被用作「香港島」的總稱,清朝設汎於「銅鑼灣」及「大坑」一帶,稱「紅香爐汎」,汎名漸亦用作島名。「紅香爐峰」下有「紅香爐天后廟」,位於「天后廟道10號」,愛考古查根者不妨入廟探究。大隊下山返「金督馳馬徑」,續行小段,便左下「寶馬山賽西湖」解散,總計全程僅用兩小時半。
下寶馬山途中合照 |
【南丫島東澳閒遊】- 後記 (8.11.2009)
是日天氣良佳,閒遊活動,參加者共35人。大隊在「索罟灣天后廟」後沿家樂徑上走,過山坳後便是「東澳」,毗鄰是「石排灣」,再過另一山坳便抵「模達灣」,續循山腰路走便返回「索罟灣」,經過兩小時運動,在此可一嘗海鮮午宴。我在「模達灣」離隊,回走小段右上「菱角山」,全是水泥梯級,直登海拔250m山頂,途中也要數度停下來回氣。山上奇石滿佈,因而「菱角山」又稱「石景山」。下山重返「東澳」,折往「深灣」,此灣為海龜生殖地,每年六月至十月間,海龜會回此地產卵。遊罷「深灣」,返回家樂徑,在「模達灣」乘街渡往「香港仔」賦歸。
索罟灣合照 |
【田夫仔左坑】- 後記 (5.11.2009)
「田夫仔坑」分左右二源,一出於「田夫仔山」,一出於「田夫仔村」,匯流後西入「蓮花石澗」。左坑林密而水清,右坑開揚但污染嚴重。今天二人專訪左坑,坑道平坦,沿途小瀑小潭,間有短壁阻途,涉水或繞林可避之。海拔260m有林徑橫貫,我們取左往「河背村」賦歸。「田夫仔左坑」僻處杳無人煙之地,往走一轉,也耗時大半天。
【糧船灣洲南岸】- 後記 (25.10.2009)
「糧船灣洲」原是境內第四大島,自「萬宜水庫」建東西二壩,兩邊連陸,不再稱島。「糧船灣洲」北岸乃「麥徑」大道,假日人車喧鬧,南岸則芳徑沉埋,乏人問津。今天一行四人,從「北潭涌」經「上窰」來到西壩,探遊這條南岸隱徑,經過「深篤」、「淡水灣」及「大蛇灣」,跨「蛇灣山」山坳後便是「北丫」,這裡建有水泥小徑,方便遊人。跟著所見之「東丫」及「白臘灣」,都十分熱鬧。最後我們上走小徑往「萬宜路」出東壩,乘的士返「西貢」。
荒廢了的大蛇灣村 |
大蛇灣 |
樹影婆娑,書聲不再 |
白臘灣 |
高僧破戒? |
【崇山石澗】- 後記 (11.10.2009)
三星期前尋「崇」失敗,今天原班人馬,崔護重來,自是不容再失。「莊記農場」轉右,很快便來到「崇山飛瀑」頂,隨後的澗道平緩開揚,淺潭啣接,及分源位,見左右景色各異。左源瀑壁迭起,垂直落差逾數十公尺,數隊員被其氣勢吸引,輕身上探。右源依舊平緩,但澗道收窄,穿於榛莽間,行來每需涉水躬身。海拔120m有山路橫陳,取左上登「四排石山」接「大欖涌郊遊徑」,事後考證,擇右可通「白水嶺」而省回大半小時腳程。下「永吉橋」後探得「田夫仔左坑」入口,但其時已過2:30pm,決定放棄,改沿引水道往「河背」賦歸,途中竟下起雨來。
農場轉右才是崇山石澗 |
下望崇山飛瀑 |
崇山飛瀑頂起步 |
初段 |
豬籠草 |
水潭 |
中段 |
左源探險 |
左源巨壁後小溪 |
四排石山上望元朗 |
其貌不揚的田夫仔左坑入口 |
【三椏秋水】- 後記 (4.10.2009)
「苗三石澗」,昔之旅者,譽為九大石澗之一,今人多不解。遊者若幻想自己是一滴涓泉,隨澗出海,自有一番體驗。涓泉找到了小溪,迂迴曲走,穿過密林,繞過荒村,躍下幽峽,在深潭中作了數個翻騰,在壺穴中打了幾個迴轉,然後在紅石坡上滑下,添點陽光氣色,赫然發現小溪已化作清河,魚蝦相伴,珀海在望。境內諸澗的出口位,論景色之美,無過於「苗三石澗」。今天我們三人便走了一趟夢幻般的涓泉之旅,在「三椏涌」海邊離澗返「苗三古道」,會另五名旱鴨子,來到「三椏」渡頭邊,欣賞秋水滿注、海不揚波的「印洲塘」,兩隊員還在「三椏灣」內暢泳一番。眾人在「三椏村」食肆享用了豐富的午餐後,取道「犁頭石」返「烏蛟騰」賦歸。
苗三石澗,秋水盈盈人樂樂 |
苗三石澗主潭瀑 |
壺穴 |
小溪化作清河 |
三椏渡頭 |
暢泳三椏灣 |
回程合照 |
【深水灣石澗、紫黃石澗】- 後記 (1.10.2009)
「深水灣石澗」又名「深灣坑」,即「深水灣高爾夫球場」對入的水系,其內支流網佈,不下十數,分從左面之「深水灣道」及右面之「淺水灣道」而下,其主幹河道則上承「黃泥涌水塘」的排水口。至於「黃泥涌水塘」以上,流泉不多,其中「紫黃石澗」乃最大的水源,此澗源頭在「紫羅蘭山」正副峰之間,可說是「深水灣石澗」的上游。是日甲子國慶,當人們沉醉在兵力展示之中,我們六人卻選擇在荒谷中欣賞大自然的力量。昨天傍晚的黃雨,令群澗起舞,「深水灣石澗」中段的闊壁,平時只一線流瀑,今天卻給洶湧的瀑濤完全淹沒。尾段我們沒有續走主源,選擇溯右邊支澗至「紫羅蘭山徑」,澗道抵「淺水灣道」時給豪宅所封,改走車路往「黃泥涌水塘」。大休後登小段「大潭郊遊徑」,在「陽明山莊」旁打林下水塘邊,沿隱徑綑至「紫黃石澗」入口。此澗無高壁,中有三兩壺穴,雖林密亦算暢通,登至源頭凹位可左上,小段密林後便接回「大潭郊遊徑」。
《尋崇記》 (20.9.2009)
乘小巴至「崇山新村」,下車後便向村民打探「崇山石澗」入口,來到了「莊記農場」前,這是關鍵位,有村婦指右方有瀑布,剛巧另一村夫經過,村婦相問,村夫思索一回,認為左方一支山澗水量較多,吾等六人從之。來到澗口,旁有村屋,屋主稱該澗有大蟒蛇,惜入澗後未見蛇蹤。該澗也算開揚,沿澗多村民用來引水的水管,高壁飛瀑卻欠奉,知是尋「崇」失敗。至海拔100m,遇分源,稍上有山徑橫過,決定離澗不窮源,沿澗旁山路上登「四排石山」,路卻引向一堆墳頭,退!返回山徑,向澗右探索,山徑初與右源平行,跨右源後,又引向墓群,過墓群後是山脊,上望是一片叢棘,脊後是另一密林山谷,又退!返回原先澗位大休。既無足夠時間遊「田夫仔左坑」,亦無謂打林強登「四排石山」,休後乃向左走,不久又是墓群,過後便是下山之路,返回「崇山新村」小巴站,擇日再續尋崇之旅。
合照 |
村內尋路 |
石澗開揚,多村民引水用的水管 |
澗中回望 |
【碧扇潭消夏】- 後記 (13.9.2009)
清潭浣浴,乃消夏首選。欲尋美潭,旅人必選「雙鹿」、「水澇漕」、「大城」、「青大」等名澗,或取「東北五潭」(即「嘉龍」、「老龍」、「新娘」、「照鏡」、「霜璧」),其中「新娘」「照鏡」二潭位於公路旁,交通稱便,但宜賞不宜泳。同樣是與公路只一箭之遙,但潭大水清,宜乎暢泳者,港境內唯「秋楓石澗」下游之「碧扇潭」矣。今早三人到訪此潭,逗留個多小時後,循澗道下行,右轉「正坑」,上溯至「北潭凹」,離澗出「北潭路」,完成半天之旅。
【牛塘飛瀑】- 後記 (30.8.2009)
「牛塘石澗」指「牛塘山」至「長屻山」以南的澗谷,細分較明顯者共六源,合流後匯「南天門石澗」出「塘福」。「牛塘飛瀑」位於六源中之最左,入口並不起眼,離澗又須林藝上攀近200m高度始接山徑,故遊者不多。今天入澗前下了一場大雨,三人走來倍加小心,好處是免受曝曬之苦。「牛塘飛瀑」約在海拔300m,瀑分兩層,下層可從右而上,上層須從左,盡處可入林繞避險壁。此後還有層瀑多疊,攀爬不絕。海拔440m右邊開林離澗,3:20pm抵「鳳徑」,低頭一看,手腳滿是與棘林肉搏的戰績,下山時左面是「鳳東下坑」,還是留待他日再探吧。
凹位是南天門,右面是牛塘山,山下及其右方溪谷便是牛塘石澗 |
左往南天門石澗,右方水豐乃牛塘石澗 |
可以一浸? |
走牛塘左源 |
再走左左源 |
小段乾坑後,瀑流再現 |
牛塘飛瀑 |
飛瀑頂回望 |
末段 |
歸途回首,鳳嶺巍巍 |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