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生圍合照 |
【南生圍】- 後記 (21.12.2008)
是日冬至,陽光普照,行友共46人,4人採順時針方向環走「南生圍」,42人則逆走,中途匯合於「甩洲」對岸,此處漁護署設有定點導賞服務。之後行友按各自步速前行。過「橫水渡」後,大部分行友往「元朗西鐵站」,僅6人續探人稱「滿清一條街」的「元朗舊墟」,墟內亦有導賞服務,領遊「酒街」、「利益街」及「長盛街」這三條昔日商業幹道,其間還探訪了「玄關二帝廟」、「大王古廟」及相信是香港最早開業的當舖「晉源押」。
【千溪海岸】- 後記 (13.12.2008)
「千溪海岸」指介於「蚺蛇灣」及「米粉咀」之間的海岸線,千溪之景,須於雨後到訪方能一睹。阿水率廿四之眾,於「黃石碼頭」僱快艇到訪,搶灘登陸後,很快便到達「劍龍石」,綑岸而行,途中數處海崖險位,亦費攀爬功夫。抵「米粉咀」摸水後,踏山脊上行,接回山徑,大隊分散,行友有登「米粉頂」至「蚺蛇尖」,有出「短咀」,有往「咸田灣」,各自精采。
劍龍石 |
千溪祕洞 |
千溪海岸盡處是米粉咀 |
刺激的綑岸行程 |
米粉咀的海蝕隙 |
米粉咀的海蝕平台,遠為蚺蛇尖 |
米粉咀極北點摸水 |
【船灣環湖之旅】- 後記 (7.12.2008)
環湖一匝,山遙路遠,沿途乏林蔭,只宜在冬日行走。此日一行五人,自「九擔租」經「石水澗」登「橫嶺坳」,便展開了這次環湖之旅。沿途風景優美,從不同角度欣賞「船灣淡水湖」,眺望「橫嶺」、「吊燈籠」及「八仙嶺」,鳥瞰「印洲塘」及「老虎笏」,近觀「赤門海峽」,可謂目不暇給,令各人也渾忘了疲累。到達「大尾督」的長堤,斜陽夕照,才感覺有點步履維艱,但回望原來已走過了數十個山頭,又不禁自豪地說一句:「踏遍青山人未老」。
虎頭沙上觀兩岸潮,左是赤門海峽,右是船灣淡水湖 |
【犁四石澗、大三石澗】- 後記 (3.12.2008)
今天原訂走四澗,但三日前的疲累尚未全消,加上路途比想像中荒僻,結果只走了兩澗,即「犁四石澗」及「大三石澗」。從「四白坳」下「四白灣」的山谷,便是「犁四石澗」;從「三白坳」下「三白灣」的山谷,便是「大三石澗」。兩澗上游都是密林區,下游出口都有大潭阻路,潭後都是沙灘。我們二人先下降「犁四石澗」,三日前用以殺林的剪刀,再度出鞘,竟在「犁四石澗」的密林中報銷了。緩緩下降,流水漸多,下游更是開揚澗道。從「四白灣」到「三白灣」,料想不到並無路徑互通,我們只好綑邊而行,為了避開海崖險位,還須繞上山坡穿林前進,耗去不少時間。「大三石澗」的入澗位並不開揚,我們幾乎誤入左支,此澗中段有潭瀑石景可賞,高度100m上是密林地帶,避之為上,沿山坡攀爬,最後回到「三白坳」接山徑返「欣澳」。
犁四石澗上游密林 |
流水漸多 |
潭瀑 |
澗谷,遠方為四白坳 |
四白灣沙灘 |
四白灣綑邊往三白灣 |
三白灣沙灘 |
大三石澗中段 |
石景 |
流瀑 |
水潭 |
【淡水坑、大蛇西坑、大蛇坑】- 後記 (30.11.2008)
此行原意走「淡水坑」、「大蛇西坑」及「大蛇坑」,但翻查資料所得,「淡水坑」及「大蛇西坑」實指同一條坑,而其左則有「淡水左坑」。這次三澗之行,最後變成五澗之旅,就是環繞「大蛇頂」迂迴地兜了一轉。最先走的是「深篤右坑」,此坑源起「大蛇頂」西面,流入「深篤」,我們三人下了「深篤」灣畔,但不想綑邊往「淡水灣」,便溯此坑至山徑。沿山徑走,不久便遇上「淡水左坑」,上溯至高度80m岔位走右源,離澗過右面山脊後便下降「淡水坑」。「淡水左坑」及「淡水坑」皆源於「大蛇頂」西南,並流入「淡水灣」,前者級瀑小巧,後者闊壁展陳,各具可觀之處,暢步其間,實賞心樂事。「大蛇坑」源起「大蛇頂」之南,流入「大蛇灣」,澗道初段平緩易走,但中段廊潭疊壁相接,澗漸陡而難度添,後段更是密林地帶,剪刀開路,躬身以至匍匐前行近一小時,才到達自「北丫頂」往「大蛇頂」的山脊路。我們沒有上「大蛇頂」,在其前面之山坳位覓路下「萬宜路」,來回兩遍,竟找不到地圖上的山徑,時間不早,決定走捷徑自一荒坑下闖,此坑在「大蛇頂」東面直下「萬宜水庫」,或可取名「大蛇頂東坑」。預期下降100m便是「萬宜路」,可望於日落前脫險,但坑道林木密不透風,我們寸步難移,距日落時間已不足半小時,澗程只走了小半,此時領隊上前奪過剪刀,施展出久未使用的殺林絕技,手起刀落之餘,還配合頸、膊、腰、腿等功架開路,率隊員在藤蔓間下竄,終在入黑前鑽出「萬宜路」,這一小時「大蛇頂東坑」的澗程,可謂備極艱辛。抵「鰂魚湖」時,已是夜幕低垂,天色全黑。
深篤灣曾經為古代養珠場,現在為海事處管轄的船隻扣留中心 |
海邊的企人石 |
淡水左坑的級瀑 |
淡水坑的闊壁 |
大蛇坑的廊潭 |
【紅石門】- 後記 (16.11.2008)
由「下苗田」,經「馬尿河」、「黃竹涌」、「大水湖」,而到「紅石門」,是著名的迷蹤地帶,今天重臨,竟和四年前一樣,走錯了路,上回是誤出了「馬尿河」口,今回是在離開「黃竹涌」上山時錯登了往「大峒」的山徑。此外,這兩次旅程還有不少相同之處,同是在十一月中進行,天氣同樣是陽光普照;登「紅石門坳」途中同樣是有隊員抽筋;經過「大峒」附近同樣是見到香港四大毒草之一,上次是「斷腸草」,今次是「羊角拗」;歸程同樣是須要摸黑返「烏蛟騰」。當然,「大水湖」與「紅石門」的景色,仍是那麼的扣人心弦。
印州塘有五個海峽口,最狹窄的是紅石門 |
【張保仔古道】- 後記 (9.11.2008)
剛於一個月前走過的古道,今天重臨,路上的塌樹亂枝,已清理不少,大隊廿一人走來,可算暢通。惟下走石階一段,仍有刺鉤植物橫伸阻路,須以剪刀開通。途中還遇黃蜂三數,來回巡視,守衛蜂巢,大隊快步而過,互不侵犯。來到「龍虎山郊野公園」,回望維港風光,視野清晰,此現象在秋冬季節極為罕見,難道是金融海嘯下,珠江口一帶的工廠,已停止排放污氣?
張保仔古道寶珊道出口合照
【龍仔坑、薑山北坑】- 後記 (29.10.2008)
「龍仔坑」和「薑山北坑」發源於「薑山」北面,兩流匯於「三丫水」,連同來自「牙鷹山」的「淩風石澗」,合流入「大澳」。「龍仔坑」上源為「龍仔悟園」廢荷花池所污染,水色黃濁,旅人走避。今天二人來訪,主探下段的「薑山瀑」,此瀑以往極負盛名,稱「嶼西」第一高瀑,但引水道截流,瀑姿已無復舊觀。「薑山瀑」右有亂石坡,在鬆散巨石上攀爬,步步驚心。登上引水道左走不遠,便是「薑山北坑」入澗位,此澗初段有中型瀑布數匹,水流清澈,乃全澗精華所在。再進入林,遇分源轉左,出澗接「鳳徑五段」,視野大開。遠眺「西狗牙坑」,見全坑被泥石流侵蝕,決定一探。跨「觀音山」下「薑山道」,接「鳳徑四段」,途中驚見「獅壁石澗」數支流嚴重塌坡,「木魚坑」亦難倖免,「鳳徑四段」已不能作郊遊徑用途。步入「貝納其徑」,「鳳壁石澗」及「閻王坑」保清白,「西狗牙坑」則面目全非,澗床被深深挖開,闊度數倍於從前。走畢「貝納其徑」,在「石壁水塘」候車賦歸。
【薄扶林石澗、西薄坑】- 後記 (26.10.2008)
「薄扶林水塘」集水區的山澗主分兩源,一上「爐峰峽」,稱「薄扶林石澗」,一上「西高山」,稱「西薄坑」。「薄扶林石澗」上游又分多條支源,其中一條就是「山頂」「夏力道」上著名的「盧吉飛瀑」,但水源最盛的乃來自「觀龍角」的主源。今天三人自「山頂」沿「薄扶林水塘道」下行,在一拐彎處下降主源,漸行澗道漸闊,過「港島徑」後澗容猶為可觀,其中一段「滴水崖」幽壑深邃,泉瀑鏗唱,印象難忘。下降至水塘邊轉右,見有澗口編號3.4,便是「西薄坑」,其旁還有3.3號澗,遊者較少。踏入3.4澗不久便見一高壁,靠左上攀,壁上澗道依然開闊,過「港島徑」後是一段陡斜的大石坡,末段入林,出澗位是遍山茶樹。小休後覓路往「西高坳」(即「夏力道」與「克頓道」交界的山坳),但地圖上的小徑己湮沒,上行至「西高南崖」壁底,見有絲帶上引,決定硬闖崖壁,烈日下手腳並用,步步為營,終登上高494m的「西高山」。回程經「夏力道」及「克頓道」,抵「旭龢道」乘巴士返「中環」。
幽邃的薄扶林石澗 |
西薄坑大石坡 |
【雙鹿石澗】- 後記 (25.10.2008)
「阿水」領軍遊「雙鹿」,團友初涉名澗,大開眼界。10:30am「西灣」入澗,2:30pm「奔槽瀑」頂出澗,其間一景接一景,絕無冷場,澗程雖艱辛,卻回味無窮。
西灣雙鹿石澗起點合照 |
【張保仔古道探路】- 後記 (4.10.2008)
傳聞在「太平山」北坡,有這麼一條古道,位於等高線210m上,環山腰水平走向,自「中環」而至「香港仔」,乃百多年前的運輸路線。但隨著多項工程的發展及山泥傾瀉等,古道碎折,乏人問津,芳徑沉埋,今人不知。惟古道既以「張保仔」命名,惹來好事旅者遐思,欲一探究竟。今早沿「舊山頂道」下走,遇上一陣小雨。在近「地利根德里」旁的涼亭處找到「張保仔古道」入口,荒徑崎嶇濕滑,塌樹亂枝塞途。十餘分鐘後遇一澗石板壁,滑不留足,上走小許附草而過,尋找片刻亦不見去路,單人匹馬,不宜亂闖,退回少許見有石級下引,這濕滑窄小的陡斜石階,大半被刺鉤植物吞噬,穿越其間難免與之痴纏一番。石階盡處乃民居後院的防盜設施,傍之而行,路漸明顯易走,出口是「寶珊道」盡頭,古道亦於此中斷。其後繼續在「龍虎山郊野公園」一帶上下尋索,欲找另一段的「張保仔古道」,但這一帶已被漁護處修整得井井有條,縱然有古道亦闢成郊遊徑,走在其上也難確認。半天探索之旅,最後結束於「薄扶林水塘」。
【龜南坑、龜禾坑】- 後記(1.10.2008)
「龜南坑」及「龜禾坑」均源於「龜頭嶺」(高486m),前者出「南涌」「羅屋」,後者出「禾坑村」,兩坑的分水嶺為「海背嶺」,「海背嶺」上有荒徑上通「龜頭嶺」。今日六人聯袂,從「羅屋」後之荒田覓路下「龜南坑」,初為漫長的平流段,水深至小腿,偶而過膝。至高度40m遇分源,從右入,至80m遇另一分源,從左入。未幾見有非法入境者巢穴,留有9月22日報紙,似乎仍未荒棄。澗程再進轉陡,有三兩泥壁,攀爬亦費功夫,其後多亂木橫枝,250m處右方打林離澗,接來自「海背嶺」的暗脊而上。高度300m轉降「龜禾坑」,近200m處漸聞水聲,當中又發現另一非法入境者巢穴,但已荒棄多時。100m附近有連環四塊瀑壁,下降頗有難度,隊友間互相支援,安然渡過。再下澗道放緩,至荒田平流區又是漫漫澗途,眾人飽受荊林所困,最後右上闖進廢田,始重見天日。在草原中踏出一條小路,往訪「鏡蓉書屋」,清理身上污泥雜草後,穿過「上禾坑村」,抵「沙頭角公路」候車回家。
龜南坑初段 |
龜南坑中段唯一可觀的瀑布 |
非法入境者臨時居所,似乎仍未荒棄 |
龜南坑末段泥壁(一) |
龜南坑末段泥壁(二) |
龜南坑末段泥壁(三) |
龜禾坑上另一非法入境者臨時居所,已荒棄多時 |
龜禾壁(一) |
龜禾壁(二) |
龜禾壁(三) |
下游廢田區 |
鏡蓉書室 |
【虎蹤徑】- 後記 (27.9.2008)
「虎蹤徑」位於「大城石澗」左邊,自「灰橋」起而迄「相思林徑」,與石澗平行而走,是一條非官方指定路線,設有路牌說路不通行。沿徑多處有小路可接入「大城石澗」,此日一行八人,便從其中一處進入「大城石澗」之「龍泉谷」,觀瀑聽泉,戲浴清潭,樂而忘返,正午過後,方續行程。抵「相思林徑」後,又接回「大城石澗」之「肥佬麥」,泉伴小休,漸而見污雲蔽日,急再起行。穿過一小段竹林隧道後,便往「鉛礦坳」走,歸途沿植林路經「大埔滘自然護理區」下「山塘路」返「大埔墟」。
龍泉谷合照 |
【黃竹洋坑右源、草城石澗右源】- 後記 (7.9.2008)
殘奧賽事首天,又是立法會選舉日,三人展開了一次荒澗之旅。早上重臨兩年前曾到訪的「黃竹洋坑」,至分源位取右,初段是低瀑淺潭,氣勢略遜「左源」初段。但愈上卻愈見精釆,幾口深潭,夾以數匹中型瀑布,景色又反勝「左源」中後段。「右源」離澗路比「左源」易走,澗左有明顯路胚出「針草坳」「麥徑」。小休午膳後,沿林路下「城門標本林」,接「衛徑」後南行數分鐘,左轉山徑下「草城石澗」,南降一小段便見「草城石澗右源」,這一小段也是「草城石澗」精華所在,潭瀑爭途,流水豐沛,風貌匹比大澗。「草城石澗右源」澗口有低瀑迎途,內裡是林蔭荒溝,汨汨流泉。進澗後遇兩岔位,首在280m山徑前,走右,次在280m山徑後,走左。上溯至400m遇另一山徑,就此離澗。歸程跨「針草坳」下「沙田火車站」。
黃竹洋坑分源位,左方為左源入口 |
黃竹洋坑右源左支入口 |
右源入口,蟻窩攔路 |
低瀑 |
浸浴水簾下,人生一快事 |
一樹多幹 |
逆流而上 |
又逢潭瀑 |
下降一小段草城石澗 |
草城石澗右源入口 |
林蔭荒溝 |
汨汨流泉 |
兩流爭竄 |
草城石澗右源末段 |
訂閱:
文章 (Atom)